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 Kindle 网页版即时在浏览器上阅读。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大脑”,作者:[安东尼奥·达马西奥]](https://images-cn.ssl-images-amazon.cn/images/I/51TafXXTzeL._SY346_.jpg)
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大脑 Kindle电子书
|
人气
广告
内容简介:
在20 世纪,笛卡尔推崇的身心二元论占据主流。二元论拒绝承认情绪在理性决策中的作用,认为情绪是理性思考的杂音。然而,既是临床医生又是神经科学家的达马西奥,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理性决策离不开对身体情绪状态的感受。这一论断简单却有力,从根本上颠覆了支配西方几百年的身心二元论。自《笛卡尔的错误》出版以来,西方世界的哲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在《笛卡尔的错误》中,达马西奥教授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情绪在人类理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的躯体标记假设,为身心之间的联结提供了当代科学的确证,把虚无缥缈的心智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实在之物。为我们思考人类的理性和意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认识路径。
书中丰富的临床案例和富有洞见的理论假设,共同为我们带来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达马西奥教授带领我们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带领我们走进人类理性的深层结构之中。
编辑推荐:
知名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颠覆性巨著,标志着20世纪时代思想的转折,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因此出现了巨大的转向。
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一次刷新阅读体验的脑力挑战。有如悬疑小说一般娴熟的叙事技巧,在哲学和科学的交界处跳着踢踏舞。
揭示情绪的奥秘,重新审视人类理性。打破身心二元论,开启具身新时代。
国内外众多知名神经科学家及诺奖得主集体盛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傅小兰、北京大学脑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周晓林、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卫·休伯尔联袂推荐!
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之一。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
他以情绪为出发点,从演化的角度重新阐释了人类意识的产生路径,其研究成果被各学科研究者广泛引用,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院评为“高被引学者”之一。
他的第1部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一经问世便获得热烈反响,自此之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向。
各方赞誉:
《笛卡尔的错误》是探讨身心关系这一心理学基本问题的杰作。达马西奥教授通过丰富的病例研究和理论假设,厘清躯体与心智、情绪与推理的关系,揭示了情绪和感受在理性思考和社会行为中的关键作用,非常值得一读。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与许多哲学家一样,达马西奥挑战了二元论,主张不存在一个独立于身体的灵魂。但与哲学家不同的是,他系统研究了额叶脑损伤的患者,用实证数据阐述了情绪、推理与大脑的关系。对深奥的哲学命题,《笛卡尔的错误》却能用故事般的描述加以论证,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若你也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类行为充满好奇,你必定会为达马西奥清晰、风趣、富有哲理的论述而深深着迷。
——周晓林
北京大学脑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基本信息
- ASIN : B079L6XD8S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1版 (2018年2月6日)
- 出版日期 : 2018年2月1日
- 品牌 : 湛庐文化
- 语言 : 简体中文
- 文件大小 : 14523 KB
- 标准语音朗读 : 未启用
- X-Ray : 未启用
- 生词提示功能 : 未启用
- 纸书页数 : 290页
-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商品里排第11,291名Kindle商店 (查看Kindle商店商品销售排行榜)
- 用户评分:
买家评论
3.7 颗星,最多 5 颗星
3.7星,共 5 星
14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捆绑销售手段!本书竟然没!有!注!释!湛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解释是:“考虑到环保的因素,也为了节省纸张、降低图书定价”,所以书后面就是没有注释,想看注释必须下载湛庐的APP,在APP里面看!这样的理由是不能接受的!我不知道纸质版的注释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买的是电子版!完全不能理解这样怎么节省纸张!而且众所周知,多数Kindle电子书点击脚注数字是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应脚注的,湛庐居然还用心良苦地把每一个脚注都链接到他们的广告页,可见这样的捆绑销售是故意的,而非在内容数字化过程中的失误。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无耻!而且是违法!作者在注释中对正文进行大量补充说明(在这本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同时也提供各种辅证来源,是一本书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说这样学术性较强的书缺少引注的话根本无法完整获取并理解书中的信息,这部分不是赠品!是实打实的内容!作者的重要思想组成部分!所以湛庐根本没有完整履行合同的义务,只提供了具有严重瑕疵的残次品。而且在购买页面完全没有相关说明,如果我知道是这样的残次品绝对不会花这三十块,按照正常人的理解和正常交易习惯,一本书的重要部分绝对不会不包含在书中而必须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这根本就是严重的合同违约,甚至足以构成诈骗!我根本就不想一手拿Kindle一手抱手机,我就是不想没事抱着手机又分心又毁眼睛才用Kindel看书的。而且如果是上学不能用手机的学生买的书呢?不常用手机的老人买的书呢?手机内存不足不想再装个垃圾APP的人买的书呢?这些人想屈从于这样无耻的捆绑销售都不行。如果湛庐因此占到便宜以后卖书只卖封面,然后“为了省纸,整本书请在我们的APP中搜索”呢?可以想象这样的APP内容、用户体验等等方面的质量也一定非常差,如果是优秀的APP,有必要用这样的违法手段推广?不知道这里面亚马逊有没有参与,如果亚马逊没有共同策划、参与这样的违法销售行为,要求亚马逊严格审核上架销售的内容!这样的东西也能上架?这还是上了分类热销榜的书!坑了多少人?请立刻要求湛卢整改,补充注释部分。或者立刻下架退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只能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了,这不是小问题!湛庐同一系列的另一本“当意识来敲门”也有同样的问题!也请各位书友以此为鉴,再购买和湛庐有关的书时要三思。至少我在充分确认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是绝不会再买他们的书了。再说书的内容,虽然这本书成书已经二十多年,但是可以说其中的观点对我们而言还是十分新颖,至少我作为一个纯粹的外行闻所未闻,甚至也从未往这个方向想过,很有启发性。作为非专业人士无法对内容的细节给出专业的判断。但是如作者所说,他只是想“和读者进行一次对话——不是灌输、不会反驳、也不会讨论太多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完全做到了的。书中涉及的专业术语非常多,可以说外行即使读完整本书也未必记得住哪里是“间脑”,什么是“外侧额叶皮层”。但是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尺度把握得也非常好,不断往复于案例和理论、猜想和实证之间,即使是外行也能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为什么说这个、甚至能思考接下来会说什么,继而——不管是否接受——受到作者观点的启发。从中足可看出作者的功力。但仍要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看起来还是比一般的科普读物吃力的。尤其是,除非实在难以忍受我基本不会批评翻译,因为译者也不容易。考虑到本书大量的术语,翻译上是有难度的,所以应当说基本不影响阅读(有些地方我猜有点问题?),不应该批评本书的翻译。但本书也决不是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的大师级翻译。从这两点看购买要慎重,这不是那种可以每天睡前看两页消遣的书,这样很容易忘了眼前这页到底是在讲什么。毕竟从评论就能大致猜出作者想说什么,但是如果没有耐性看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只知道一个结论的话书就白买了不是。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内容上佳,但是本书绝不值得购买。
该评价的图片
9 个买家评论
-
热门评论
现在无法筛选评论。请稍后再试。
2019年5月12日
报告滥用情况
已确认购买
看了才知道现在能这般无底线,买了电子书还要下个app才能看注释?!!!
3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有帮助
2018年7月19日
已确认购买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捆绑销售手段!
本书竟然没!有!注!释!湛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解释是:“考虑到环保的因素,也为了节省纸张、降低图书定价”,所以书后面就是没有注释,想看注释必须下载湛庐的APP,在APP里面看!这样的理由是不能接受的!
我不知道纸质版的注释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买的是电子版!完全不能理解这样怎么节省纸张!而且众所周知,多数Kindle电子书点击脚注数字是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应脚注的,湛庐居然还用心良苦地把每一个脚注都链接到他们的广告页,可见这样的捆绑销售是故意的,而非在内容数字化过程中的失误。
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无耻!而且是违法!作者在注释中对正文进行大量补充说明(在这本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同时也提供各种辅证来源,是一本书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说这样学术性较强的书缺少引注的话根本无法完整获取并理解书中的信息,这部分不是赠品!是实打实的内容!作者的重要思想组成部分!所以湛庐根本没有完整履行合同的义务,只提供了具有严重瑕疵的残次品。而且在购买页面完全没有相关说明,如果我知道是这样的残次品绝对不会花这三十块,按照正常人的理解和正常交易习惯,一本书的重要部分绝对不会不包含在书中而必须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这根本就是严重的合同违约,甚至足以构成诈骗!
我根本就不想一手拿Kindle一手抱手机,我就是不想没事抱着手机又分心又毁眼睛才用Kindel看书的。而且如果是上学不能用手机的学生买的书呢?不常用手机的老人买的书呢?手机内存不足不想再装个垃圾APP的人买的书呢?这些人想屈从于这样无耻的捆绑销售都不行。如果湛庐因此占到便宜以后卖书只卖封面,然后“为了省纸,整本书请在我们的APP中搜索”呢?可以想象这样的APP内容、用户体验等等方面的质量也一定非常差,如果是优秀的APP,有必要用这样的违法手段推广?
不知道这里面亚马逊有没有参与,如果亚马逊没有共同策划、参与这样的违法销售行为,要求亚马逊严格审核上架销售的内容!这样的东西也能上架?这还是上了分类热销榜的书!坑了多少人?请立刻要求湛卢整改,补充注释部分。或者立刻下架退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只能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了,这不是小问题!
湛庐同一系列的另一本“当意识来敲门”也有同样的问题!也请各位书友以此为鉴,再购买和湛庐有关的书时要三思。至少我在充分确认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是绝不会再买他们的书了。
再说书的内容,虽然这本书成书已经二十多年,但是可以说其中的观点对我们而言还是十分新颖,至少我作为一个纯粹的外行闻所未闻,甚至也从未往这个方向想过,很有启发性。作为非专业人士无法对内容的细节给出专业的判断。但是如作者所说,他只是想“和读者进行一次对话——不是灌输、不会反驳、也不会讨论太多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完全做到了的。书中涉及的专业术语非常多,可以说外行即使读完整本书也未必记得住哪里是“间脑”,什么是“外侧额叶皮层”。但是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尺度把握得也非常好,不断往复于案例和理论、猜想和实证之间,即使是外行也能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为什么说这个、甚至能思考接下来会说什么,继而——不管是否接受——受到作者观点的启发。从中足可看出作者的功力。但仍要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看起来还是比一般的科普读物吃力的。尤其是,除非实在难以忍受我基本不会批评翻译,因为译者也不容易。考虑到本书大量的术语,翻译上是有难度的,所以应当说基本不影响阅读(有些地方我猜有点问题?),不应该批评本书的翻译。但本书也决不是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的大师级翻译。从这两点看购买要慎重,这不是那种可以每天睡前看两页消遣的书,这样很容易忘了眼前这页到底是在讲什么。毕竟从评论就能大致猜出作者想说什么,但是如果没有耐性看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只知道一个结论的话书就白买了不是。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内容上佳,但是本书绝不值得购买。
本书竟然没!有!注!释!湛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解释是:“考虑到环保的因素,也为了节省纸张、降低图书定价”,所以书后面就是没有注释,想看注释必须下载湛庐的APP,在APP里面看!这样的理由是不能接受的!
我不知道纸质版的注释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买的是电子版!完全不能理解这样怎么节省纸张!而且众所周知,多数Kindle电子书点击脚注数字是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应脚注的,湛庐居然还用心良苦地把每一个脚注都链接到他们的广告页,可见这样的捆绑销售是故意的,而非在内容数字化过程中的失误。
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无耻!而且是违法!作者在注释中对正文进行大量补充说明(在这本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同时也提供各种辅证来源,是一本书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说这样学术性较强的书缺少引注的话根本无法完整获取并理解书中的信息,这部分不是赠品!是实打实的内容!作者的重要思想组成部分!所以湛庐根本没有完整履行合同的义务,只提供了具有严重瑕疵的残次品。而且在购买页面完全没有相关说明,如果我知道是这样的残次品绝对不会花这三十块,按照正常人的理解和正常交易习惯,一本书的重要部分绝对不会不包含在书中而必须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这根本就是严重的合同违约,甚至足以构成诈骗!
我根本就不想一手拿Kindle一手抱手机,我就是不想没事抱着手机又分心又毁眼睛才用Kindel看书的。而且如果是上学不能用手机的学生买的书呢?不常用手机的老人买的书呢?手机内存不足不想再装个垃圾APP的人买的书呢?这些人想屈从于这样无耻的捆绑销售都不行。如果湛庐因此占到便宜以后卖书只卖封面,然后“为了省纸,整本书请在我们的APP中搜索”呢?可以想象这样的APP内容、用户体验等等方面的质量也一定非常差,如果是优秀的APP,有必要用这样的违法手段推广?
不知道这里面亚马逊有没有参与,如果亚马逊没有共同策划、参与这样的违法销售行为,要求亚马逊严格审核上架销售的内容!这样的东西也能上架?这还是上了分类热销榜的书!坑了多少人?请立刻要求湛卢整改,补充注释部分。或者立刻下架退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只能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了,这不是小问题!
湛庐同一系列的另一本“当意识来敲门”也有同样的问题!也请各位书友以此为鉴,再购买和湛庐有关的书时要三思。至少我在充分确认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是绝不会再买他们的书了。
再说书的内容,虽然这本书成书已经二十多年,但是可以说其中的观点对我们而言还是十分新颖,至少我作为一个纯粹的外行闻所未闻,甚至也从未往这个方向想过,很有启发性。作为非专业人士无法对内容的细节给出专业的判断。但是如作者所说,他只是想“和读者进行一次对话——不是灌输、不会反驳、也不会讨论太多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完全做到了的。书中涉及的专业术语非常多,可以说外行即使读完整本书也未必记得住哪里是“间脑”,什么是“外侧额叶皮层”。但是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尺度把握得也非常好,不断往复于案例和理论、猜想和实证之间,即使是外行也能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为什么说这个、甚至能思考接下来会说什么,继而——不管是否接受——受到作者观点的启发。从中足可看出作者的功力。但仍要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看起来还是比一般的科普读物吃力的。尤其是,除非实在难以忍受我基本不会批评翻译,因为译者也不容易。考虑到本书大量的术语,翻译上是有难度的,所以应当说基本不影响阅读(有些地方我猜有点问题?),不应该批评本书的翻译。但本书也决不是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的大师级翻译。从这两点看购买要慎重,这不是那种可以每天睡前看两页消遣的书,这样很容易忘了眼前这页到底是在讲什么。毕竟从评论就能大致猜出作者想说什么,但是如果没有耐性看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只知道一个结论的话书就白买了不是。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内容上佳,但是本书绝不值得购买。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捆绑销售手段!
本书竟然没!有!注!释!湛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解释是:“考虑到环保的因素,也为了节省纸张、降低图书定价”,所以书后面就是没有注释,想看注释必须下载湛庐的APP,在APP里面看!这样的理由是不能接受的!
我不知道纸质版的注释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买的是电子版!完全不能理解这样怎么节省纸张!而且众所周知,多数Kindle电子书点击脚注数字是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应脚注的,湛庐居然还用心良苦地把每一个脚注都链接到他们的广告页,可见这样的捆绑销售是故意的,而非在内容数字化过程中的失误。
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无耻!而且是违法!作者在注释中对正文进行大量补充说明(在这本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同时也提供各种辅证来源,是一本书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说这样学术性较强的书缺少引注的话根本无法完整获取并理解书中的信息,这部分不是赠品!是实打实的内容!作者的重要思想组成部分!所以湛庐根本没有完整履行合同的义务,只提供了具有严重瑕疵的残次品。而且在购买页面完全没有相关说明,如果我知道是这样的残次品绝对不会花这三十块,按照正常人的理解和正常交易习惯,一本书的重要部分绝对不会不包含在书中而必须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这根本就是严重的合同违约,甚至足以构成诈骗!
我根本就不想一手拿Kindle一手抱手机,我就是不想没事抱着手机又分心又毁眼睛才用Kindel看书的。而且如果是上学不能用手机的学生买的书呢?不常用手机的老人买的书呢?手机内存不足不想再装个垃圾APP的人买的书呢?这些人想屈从于这样无耻的捆绑销售都不行。如果湛庐因此占到便宜以后卖书只卖封面,然后“为了省纸,整本书请在我们的APP中搜索”呢?可以想象这样的APP内容、用户体验等等方面的质量也一定非常差,如果是优秀的APP,有必要用这样的违法手段推广?
不知道这里面亚马逊有没有参与,如果亚马逊没有共同策划、参与这样的违法销售行为,要求亚马逊严格审核上架销售的内容!这样的东西也能上架?这还是上了分类热销榜的书!坑了多少人?请立刻要求湛卢整改,补充注释部分。或者立刻下架退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只能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了,这不是小问题!
湛庐同一系列的另一本“当意识来敲门”也有同样的问题!也请各位书友以此为鉴,再购买和湛庐有关的书时要三思。至少我在充分确认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是绝不会再买他们的书了。
再说书的内容,虽然这本书成书已经二十多年,但是可以说其中的观点对我们而言还是十分新颖,至少我作为一个纯粹的外行闻所未闻,甚至也从未往这个方向想过,很有启发性。作为非专业人士无法对内容的细节给出专业的判断。但是如作者所说,他只是想“和读者进行一次对话——不是灌输、不会反驳、也不会讨论太多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完全做到了的。书中涉及的专业术语非常多,可以说外行即使读完整本书也未必记得住哪里是“间脑”,什么是“外侧额叶皮层”。但是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尺度把握得也非常好,不断往复于案例和理论、猜想和实证之间,即使是外行也能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为什么说这个、甚至能思考接下来会说什么,继而——不管是否接受——受到作者观点的启发。从中足可看出作者的功力。但仍要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看起来还是比一般的科普读物吃力的。尤其是,除非实在难以忍受我基本不会批评翻译,因为译者也不容易。考虑到本书大量的术语,翻译上是有难度的,所以应当说基本不影响阅读(有些地方我猜有点问题?),不应该批评本书的翻译。但本书也决不是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的大师级翻译。从这两点看购买要慎重,这不是那种可以每天睡前看两页消遣的书,这样很容易忘了眼前这页到底是在讲什么。毕竟从评论就能大致猜出作者想说什么,但是如果没有耐性看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只知道一个结论的话书就白买了不是。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内容上佳,但是本书绝不值得购买。
本书竟然没!有!注!释!湛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解释是:“考虑到环保的因素,也为了节省纸张、降低图书定价”,所以书后面就是没有注释,想看注释必须下载湛庐的APP,在APP里面看!这样的理由是不能接受的!
我不知道纸质版的注释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买的是电子版!完全不能理解这样怎么节省纸张!而且众所周知,多数Kindle电子书点击脚注数字是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应脚注的,湛庐居然还用心良苦地把每一个脚注都链接到他们的广告页,可见这样的捆绑销售是故意的,而非在内容数字化过程中的失误。
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无耻!而且是违法!作者在注释中对正文进行大量补充说明(在这本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同时也提供各种辅证来源,是一本书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说这样学术性较强的书缺少引注的话根本无法完整获取并理解书中的信息,这部分不是赠品!是实打实的内容!作者的重要思想组成部分!所以湛庐根本没有完整履行合同的义务,只提供了具有严重瑕疵的残次品。而且在购买页面完全没有相关说明,如果我知道是这样的残次品绝对不会花这三十块,按照正常人的理解和正常交易习惯,一本书的重要部分绝对不会不包含在书中而必须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这根本就是严重的合同违约,甚至足以构成诈骗!
我根本就不想一手拿Kindle一手抱手机,我就是不想没事抱着手机又分心又毁眼睛才用Kindel看书的。而且如果是上学不能用手机的学生买的书呢?不常用手机的老人买的书呢?手机内存不足不想再装个垃圾APP的人买的书呢?这些人想屈从于这样无耻的捆绑销售都不行。如果湛庐因此占到便宜以后卖书只卖封面,然后“为了省纸,整本书请在我们的APP中搜索”呢?可以想象这样的APP内容、用户体验等等方面的质量也一定非常差,如果是优秀的APP,有必要用这样的违法手段推广?
不知道这里面亚马逊有没有参与,如果亚马逊没有共同策划、参与这样的违法销售行为,要求亚马逊严格审核上架销售的内容!这样的东西也能上架?这还是上了分类热销榜的书!坑了多少人?请立刻要求湛卢整改,补充注释部分。或者立刻下架退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只能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了,这不是小问题!
湛庐同一系列的另一本“当意识来敲门”也有同样的问题!也请各位书友以此为鉴,再购买和湛庐有关的书时要三思。至少我在充分确认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是绝不会再买他们的书了。
再说书的内容,虽然这本书成书已经二十多年,但是可以说其中的观点对我们而言还是十分新颖,至少我作为一个纯粹的外行闻所未闻,甚至也从未往这个方向想过,很有启发性。作为非专业人士无法对内容的细节给出专业的判断。但是如作者所说,他只是想“和读者进行一次对话——不是灌输、不会反驳、也不会讨论太多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完全做到了的。书中涉及的专业术语非常多,可以说外行即使读完整本书也未必记得住哪里是“间脑”,什么是“外侧额叶皮层”。但是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尺度把握得也非常好,不断往复于案例和理论、猜想和实证之间,即使是外行也能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为什么说这个、甚至能思考接下来会说什么,继而——不管是否接受——受到作者观点的启发。从中足可看出作者的功力。但仍要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看起来还是比一般的科普读物吃力的。尤其是,除非实在难以忍受我基本不会批评翻译,因为译者也不容易。考虑到本书大量的术语,翻译上是有难度的,所以应当说基本不影响阅读(有些地方我猜有点问题?),不应该批评本书的翻译。但本书也决不是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的大师级翻译。从这两点看购买要慎重,这不是那种可以每天睡前看两页消遣的书,这样很容易忘了眼前这页到底是在讲什么。毕竟从评论就能大致猜出作者想说什么,但是如果没有耐性看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只知道一个结论的话书就白买了不是。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内容上佳,但是本书绝不值得购买。
该评价的图片

2019年6月20日
不喜欢这种故意搞噱头的书,动不动就推翻了笛卡尔。笛卡尔自己也承认身心交感了。但是这样就没法解决认识论和知识的问题。哲学史上形而上的问题还没听说过能被推翻的,能被推翻否定掉的也从来不是哲学问题,而是科学问题。
2018年9月2日
已确认购买
这本书应该可以可以算是神经心理学对躯体,情绪、感受、推理,意识,心灵的探索。笛卡尔的错误指的是他的明言“我思故我在”隐含了心灵在存在之前。作者认为躯体是意识心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是二元独立的。书里都是科学方法研究的结果,但结论并不清楚。
作者想说的结论其实很简单,但他想用科学的方法论证结论。结果是书里有些地方无聊乏味,同时也说明科学对意识心灵的认识实在是还很肤浅。
作者想说的结论其实很简单,但他想用科学的方法论证结论。结果是书里有些地方无聊乏味,同时也说明科学对意识心灵的认识实在是还很肤浅。
2018年4月25日
已确认购买
还没细看,感觉不错,视角独特,作为了解,值得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