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纸质版,很是喜欢,但是携带不方便,因此入了kindle版。
但是kindle版错别字太多了!第一部分第一页,就把“惠子”写成了“慧子”,接下来的第一章还把“所谓”丢了“所”字、“谓”字写成了“胃”。拿出纸书一对比,皆是电子书的错误。本来就是半文半白,这么多错别字简直读不下去。
希望尽快修改并发布新版!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 Kindle 网页版即时在浏览器上阅读。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中国哲学大纲 (社科学术文库)”,作者:[张岱年]](https://images-cn.ssl-images-amazon.cn/images/I/51SzZL2hTBL._SY346_.jpg)
中国哲学大纲 (社科学术文库) Kindle电子书
|
人气
广告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很有影响的专著。作者从中国哲学固有的体系出发来研究中国哲学,全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其中特别突出了人生论,符合中国哲学的实际。作者极为重视古代哲学概念的分析和研究,阐发精微。另外,全书引证古代哲学的原始资料极为丰富,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商品描述
媒体推荐
书评
要之,中国哲学乃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为归宿。行是知之始,亦是知之终。研究的目的在行,研究的方法亦在行。过去中国之所谓学,本不专指知识的研究,而实亦兼指身心的修养。所谓学,是兼赅知行的。
要之,中国哲学乃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为归宿。行是知之始,亦是知之终。研究的目的在行,研究的方法亦在行。过去中国之所谓学,本不专指知识的研究,而实亦兼指身心的修养。所谓学,是兼赅知行的。
目录
再版序言
新序
自序
序论
一、哲学与中国哲学
二、中国哲学之区分
三、中国哲学之特色
四、中国哲学之发展
第一部分 宇宙论
引端 中国宇宙论之发生
第一篇 根论
第一章 中国本根论之基本倾向
第二章 道论
第三章 太极阴阳论
第四章 气论一
第五章 理气论
第六章 唯心论
第七章 气论二
第八章 多元论
本根论综论
第二篇 大化论
第一章 变易与常则
第二章 反复
第三章 两一
第四章 大化性质
第五章 终始、有无
第六章 坚白、同异
[补录]形神问题简述
大化论综论
第二部分 人生论
引端 人生论在中国哲学中之位置
第一篇 天人关系论
第一章 人在宇宙中之位置
第二章 天人合一
[补录]天人有分与天人相胜
天人关系论综论
第二篇 人性论
第一章 性善与性恶
第二章 性无善恶与性超善恶
第三章 性有善有恶与性三品
第四章 性两元论与性一元论
第五章 心之诸说
人性论综论
第三篇 人生理想论
第四篇 人生问题论
第三部分 致知论
引端 中国哲学中之致知论
第一篇 知论
第二篇 方法论
结论 中国哲学中之活的与死的
补遗
新序
自序
序论
一、哲学与中国哲学
二、中国哲学之区分
三、中国哲学之特色
四、中国哲学之发展
第一部分 宇宙论
引端 中国宇宙论之发生
第一篇 根论
第一章 中国本根论之基本倾向
第二章 道论
第三章 太极阴阳论
第四章 气论一
第五章 理气论
第六章 唯心论
第七章 气论二
第八章 多元论
本根论综论
第二篇 大化论
第一章 变易与常则
第二章 反复
第三章 两一
第四章 大化性质
第五章 终始、有无
第六章 坚白、同异
[补录]形神问题简述
大化论综论
第二部分 人生论
引端 人生论在中国哲学中之位置
第一篇 天人关系论
第一章 人在宇宙中之位置
第二章 天人合一
[补录]天人有分与天人相胜
天人关系论综论
第二篇 人性论
第一章 性善与性恶
第二章 性无善恶与性超善恶
第三章 性有善有恶与性三品
第四章 性两元论与性一元论
第五章 心之诸说
人性论综论
第三篇 人生理想论
第四篇 人生问题论
第三部分 致知论
引端 中国哲学中之致知论
第一篇 知论
第二篇 方法论
结论 中国哲学中之活的与死的
补遗
作者简介
张岱年,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1909年出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33年大学毕业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1937年抗战爆发,闭门著书。1943年,任私立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讲师。1946年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从1980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兼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兼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现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 当下,最能担当起“国学大师”称谓的,恐怕非张岱年、季羡林莫属。他们均属于“国宝”级人物,年龄分别为93岁、91岁。 2002年9月28日,当记者走进蓝旗营张岱年家中的时候,他正身穿深灰色中山装,手捧一本书弯腰坐在沙发上,心无旁骛,显出学界宿儒独有的大气象。但岁月无情,这位享誉一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哲人,在时间的长河面前,也显得如此无奈。他须发皆白,体形瘦削,背有点驼,听力
序言
这部以哲学问题为纲叙述中国哲学发展过程的拙作《中国哲学大纲》,是一九三五年开始撰写的,一九三七年完成初稿,一九四三年曾在北平私立中国大学印为讲义,一九五八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出版之后,到现在又二十多年了。近来很多同志认为此书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议修订重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欣然表示愿意再版重印。同志们的厚情雅意,我衷心感谢。于是将此书旧本加了一些“补录”和补充性的“附注”,对原文进行了一些文字上的删改,形成为今日的这个修订本。
此书从写成初稿到此次再版重印,时间过了四十多年,我对中国哲学的探索也有所前进,许多见解与过去不同了,本应重写。但年老力衰,重新撰写至少要三五年的时间,短期内是难以完成的,所以也就只好按照同志们的建议,作目前这样的处理。
此书的取材和论述范围,都有重大的缺欠。在取材方面,关于先秦时代,本书论述了孔、墨、老、庄、孟、荀以及惠子、公孙龙的学说,对于《管子》和《吕氏春秋》却完全忽略了。其实《管子》中有比较明确的唯物论思想,是荀子唯物论的前导;而《吕氏春秋》虽然是采集众说以成书,但也有一定的中心思想,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都是应该重视的。关于汉魏至宋代以前,本书仅仅以董仲舒、王充为重点,对于唐代刘禹锡、柳宗元的学说未加引述,事实上刘、柳虽然主要是文学家,没有建成完整的哲学体系,却也都提出了有价值的哲学命题,是中国哲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关于宋、元、明、清时代,本书着重叙述了周、张、程、朱、陆、王和王夫之、颜元、戴震的学说,虽然也揭示了罗钦顺、王廷相的基本观点,但是未作系统的阐发,对于方以智、陈确的思想,更未提到,这些都是不足之处。此外,书中没有讲中国佛学的思想,又基本上以戴震为结束,近代存而不论,也是明显的缺陷。
此书从写成初稿到此次再版重印,时间过了四十多年,我对中国哲学的探索也有所前进,许多见解与过去不同了,本应重写。但年老力衰,重新撰写至少要三五年的时间,短期内是难以完成的,所以也就只好按照同志们的建议,作目前这样的处理。
此书的取材和论述范围,都有重大的缺欠。在取材方面,关于先秦时代,本书论述了孔、墨、老、庄、孟、荀以及惠子、公孙龙的学说,对于《管子》和《吕氏春秋》却完全忽略了。其实《管子》中有比较明确的唯物论思想,是荀子唯物论的前导;而《吕氏春秋》虽然是采集众说以成书,但也有一定的中心思想,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都是应该重视的。关于汉魏至宋代以前,本书仅仅以董仲舒、王充为重点,对于唐代刘禹锡、柳宗元的学说未加引述,事实上刘、柳虽然主要是文学家,没有建成完整的哲学体系,却也都提出了有价值的哲学命题,是中国哲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关于宋、元、明、清时代,本书着重叙述了周、张、程、朱、陆、王和王夫之、颜元、戴震的学说,虽然也揭示了罗钦顺、王廷相的基本观点,但是未作系统的阐发,对于方以智、陈确的思想,更未提到,这些都是不足之处。此外,书中没有讲中国佛学的思想,又基本上以戴震为结束,近代存而不论,也是明显的缺陷。
文摘
上述各本根学说,都基于一个基本假设,即宇宙是有所谓本根的;在事物之上,有超乎形的本根。但哲学家中,有对于这个基本假设加以怀疑者,认为宇宙实无所谓究竟本根,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其存在与变化,并不需要超乎自身的根据。此种否认究竟本根的思想可谓为一种多元论。
此种多元论的思想,存在于向秀、郭象的《庄子注》中。(今《庄子注》,题郭象,《晋书》则谓取之向秀,大概是郭氏就向注改成的,非纯出一人之手。今述此注,并书二人。)向秀与郭象以为物皆系自生自化,非有所待,并无有主宰一切生成一切的究竟本根。向、郭说:
“世或谓罔两待影,影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耶?无耶?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故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齐物论》“恶识所以不然”句注)
“谁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阴阳为先物,而阴阳者即所谓物耳。谁又先阴阳者乎?吾以自然为先之,而自然即物之自尔耳。吾以至道为先之矣,而至道者乃至无也。既以无矣,又奚为先?然则先物者谁乎哉?而犹有物无已?明物之自然,非有使然也。(《知北游》“有先天地生者物耶”句注)如造物者是无,则无以能生;如造物者是有,则即一物,而不足以为造物者。故实无造物者,亦无先物者。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物皆自然非有使然。
此种多元论的思想,存在于向秀、郭象的《庄子注》中。(今《庄子注》,题郭象,《晋书》则谓取之向秀,大概是郭氏就向注改成的,非纯出一人之手。今述此注,并书二人。)向秀与郭象以为物皆系自生自化,非有所待,并无有主宰一切生成一切的究竟本根。向、郭说:
“世或谓罔两待影,影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耶?无耶?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故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齐物论》“恶识所以不然”句注)
“谁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阴阳为先物,而阴阳者即所谓物耳。谁又先阴阳者乎?吾以自然为先之,而自然即物之自尔耳。吾以至道为先之矣,而至道者乃至无也。既以无矣,又奚为先?然则先物者谁乎哉?而犹有物无已?明物之自然,非有使然也。(《知北游》“有先天地生者物耶”句注)如造物者是无,则无以能生;如造物者是有,则即一物,而不足以为造物者。故实无造物者,亦无先物者。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物皆自然非有使然。
基本信息
- ASIN : B072FS73VG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5月23日)
- 出版日期 : 2004年9月1日
- 品牌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语言 : 简体中文
- 文件大小 : 2831 KB
- 标准语音朗读 : 未启用
- X-Ray : 未启用
- 生词提示功能 : 未启用
- 纸书页数 : 890页
-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商品里排第39,541名Kindle商店 (查看Kindle商店商品销售排行榜)
- 用户评分:
买家评论
3.9 颗星,最多 5 颗星
3.9星,共 5 星
10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