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看完之后的感觉归纳如下:
A 、样章阅读完毕之后果断购买,实际看完认为价值所在为全书前20%。之后便陷入了重复举例,或举例过于冗长、反复、细碎的怪圈;
B、建议不会写论文、从小作文较差、常被人评价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的人阅读此书,尝试获得方法提升自己;
C、如果你对自身阅读水平有所怀疑,可阅读此书。或能增强自信、或能了解不足,确能给予一个较为清晰地定位;
D、个人感觉类似读书方法的入门读物,或家长阅读后在日常生活中用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孩童;
E、无论如何,书中所提“阅读遇到困难和不懂之处,不必纠缠,先完成通读,再做了解”十分认同
F、各种阅读方法帮助我对自身的阅读习惯进行了归纳
G、和其他书评认同感颇高的一点是:前一小部分语句通顺,言简意赅,之后却上下文不连贯等问题频出,就像换了个作者。
PS:阅读的方式方法可活学活用,不仅限于阅读。
电子书定价: | ¥59.30 |
Kindle电子书价格: | ¥34.50 |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郝明义, 朱衣]](https://images-cn.ssl-images-amazon.cn/images/I/41jX5vTA8ZL._SY346_.jpg)
如何阅读一本书 Kindle电子书
|
人气
广告
编辑推荐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自问世以来,好评甚多,重版多次。书中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名人推荐
同一本书,我可以很迅速的,很简略的读,我也可以很认真,很细致的去读。那么这种把阅读的层次区分出来的这种想法,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里边我觉得最了不起的一个说法。当然,像这样的说法从古到今都很多人讲过,并不足为奇。可是我觉得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它的好处就是它充满了很多的细节,写的非常清楚。这本书,我觉得是本大家想学阅读方法不错的一本工具书。——梁文道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讲解阅读的专业学术书,作者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在国外这本“专业学术书”却十分畅销,原因在于作者在书中用何其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人们讲解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成都商报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莫提默•J.艾德勒(美国)查尔斯•范多伦 译者:郝明义 朱衣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商品描述
名人推荐
同一本书,我可以很迅速的,很简略的读,我也可以很认真,很细致的去读。那么这种把阅读的层次区分出来的这种想法,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里边我觉得最了不起的一个说法。当然,像这样的说法从古到今都很多人讲过,并不足为奇。可是我觉得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它的好处就是它充满了很多的细节,写的非常清楚。这本书,我觉得是本大家想学阅读方法不错的一本工具书。
——梁文道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梁文道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序言
我是在1999年春节期间,第一次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离这本书的初版(1940年),有六十年了。会知道这本书,极为偶然。前一年,也就是1998年年底,我和一位译者讨论稿件之后,聊天聊到一部叫作《益智游戏》(QuizShozt,)的电影。电影是真实故事,主角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英姿焕发的年轻教授,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VanDoren)。查尔斯·范多伦书香门第,父亲马克·范多伦(Mark’VanDoren)不但是名教授,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有其地位(《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就提到他的一些著作)。查尔斯·范多伦由于博览群书,才气过人,就参加当年风行美国的电视益智节目,结果连续拿下十四周冠军(今天网络上还可以找到当年的题目,难度非同小可)。查尔斯·范多伦固然因而成了英雄,但是他终究不敌良知的煎熬,最后坦承主办单位提供了他一些问题的答案。电影在查尔斯·范多伦得知他被学校解聘的黯然中结束。
那天我在聊天中得知他后来如何又蒙艾德勒(Mor。timerJ.Adler)收留,以及他们两人后来的故事。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那天我在聊天中得知他后来如何又蒙艾德勒(Mor。timerJ.Adler)收留,以及他们两人后来的故事。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目录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像文学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第十九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第四篇 阅读的最终目标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附录一 建议阅读书目
附录二 四种层次阅读的练习与测验
索引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莫提默•J.艾德勒 (美国)查尔斯•范多伦 译者:郝明义 朱衣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媒体推荐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文摘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这里所谓“阅读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就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在收音机、电视没有出现以前,许多资讯与知识也是从口传或观察而得。但是对智能很高又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样是不够的。他们知道他们还得阅读,而他们也真的身体力行。
现代的人有一种感觉,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收音机,特别是电视,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就像照片取代了图画或艺术设计的部分功能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有部分的功能确实很惊人,譬如对新闻事件的影像处理,就有极大的影响力。收音机最大的特点在于当我们手边正在做某件事(譬如开车)的时候,仍然能提供我们资讯,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但在这中间还是有一个严肃的议题: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或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种范围内,知识(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决条件。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这里所谓“阅读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就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在收音机、电视没有出现以前,许多资讯与知识也是从口传或观察而得。但是对智能很高又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样是不够的。他们知道他们还得阅读,而他们也真的身体力行。
现代的人有一种感觉,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收音机,特别是电视,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就像照片取代了图画或艺术设计的部分功能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有部分的功能确实很惊人,譬如对新闻事件的影像处理,就有极大的影响力。收音机最大的特点在于当我们手边正在做某件事(譬如开车)的时候,仍然能提供我们资讯,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但在这中间还是有一个严肃的议题: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或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种范围内,知识(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决条件。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基本信息
- ASIN : B01MXQC8WP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016年12月9日)
- 出版日期 : 2004年5月25日
- 品牌 :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 语言 : 简体中文
- 文件大小 : 1776 KB
- 标准语音朗读 : 未启用
- X-Ray : 已启用
- 生词提示功能 : 未启用
- 纸书页数 : 363页
-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商品里排第1,627名Kindle商店 (查看商品销售排行榜Kindle商店)
- 商品里排第5名学习方法与自学
- 用户评分:
买家评论
4.3 颗星,最多 5 颗星
4.3星,共 5 星
2,277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
2,053 个顾客评论
热门评论
现在无法筛选评论。请稍后再试。
2019年5月11日
1、【分类】实用性书籍
2、【主旨】通过介绍什么是阅读,读物分类,以及阅读的四个阶层(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来让读者知道“如何阅读”。其中重点阐述了“分析阅读”。
3、【架构】如图
4、【问题】作者解答的是如何阅读的问题,阅读的方法论。
二、本书评论(一家之言)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读什么吗?用的方法真的是正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我想此书能解答我们部分疑惑。本书阐述阅读的方法论,着重笔墨写如何阅读“论述型”书籍。是大众读物,行文组织易严谨,也可当作一本学术著作。不足之处关于读后的体悟、笔墨偏少。
世上之读物,古今中外,何以计数。愿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解惑的过程中,在自己走的道路上,与作者交流中,能够得先辈一二指点,在时间流逝里,灵魂有所提升。愿迷茫之灵魂,能减轻些许困惑。
已确认购买
一、书籍内容说明
1、【分类】实用性书籍
2、【主旨】通过介绍什么是阅读,读物分类,以及阅读的四个阶层(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来让读者知道“如何阅读”。其中重点阐述了“分析阅读”。
3、【架构】如图
4、【问题】作者解答的是如何阅读的问题,阅读的方法论。
二、本书评论(一家之言)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读什么吗?用的方法真的是正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我想此书能解答我们部分疑惑。本书阐述阅读的方法论,着重笔墨写如何阅读“论述型”书籍。是大众读物,行文组织易严谨,也可当作一本学术著作。不足之处关于读后的体悟、笔墨偏少。
世上之读物,古今中外,何以计数。愿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解惑的过程中,在自己走的道路上,与作者交流中,能够得先辈一二指点,在时间流逝里,灵魂有所提升。愿迷茫之灵魂,能减轻些许困惑。
1、【分类】实用性书籍
2、【主旨】通过介绍什么是阅读,读物分类,以及阅读的四个阶层(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来让读者知道“如何阅读”。其中重点阐述了“分析阅读”。
3、【架构】如图
4、【问题】作者解答的是如何阅读的问题,阅读的方法论。
二、本书评论(一家之言)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读什么吗?用的方法真的是正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我想此书能解答我们部分疑惑。本书阐述阅读的方法论,着重笔墨写如何阅读“论述型”书籍。是大众读物,行文组织易严谨,也可当作一本学术著作。不足之处关于读后的体悟、笔墨偏少。
世上之读物,古今中外,何以计数。愿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解惑的过程中,在自己走的道路上,与作者交流中,能够得先辈一二指点,在时间流逝里,灵魂有所提升。愿迷茫之灵魂,能减轻些许困惑。

5.0 颗星,最多 5 颗星
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 2019年5月11日由 温石
一、书籍内容说明在 2019年5月11日由 温石
1、【分类】实用性书籍
2、【主旨】通过介绍什么是阅读,读物分类,以及阅读的四个阶层(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来让读者知道“如何阅读”。其中重点阐述了“分析阅读”。
3、【架构】如图
4、【问题】作者解答的是如何阅读的问题,阅读的方法论。
二、本书评论(一家之言)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读什么吗?用的方法真的是正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我想此书能解答我们部分疑惑。本书阐述阅读的方法论,着重笔墨写如何阅读“论述型”书籍。是大众读物,行文组织易严谨,也可当作一本学术著作。不足之处关于读后的体悟、笔墨偏少。
世上之读物,古今中外,何以计数。愿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解惑的过程中,在自己走的道路上,与作者交流中,能够得先辈一二指点,在时间流逝里,灵魂有所提升。愿迷茫之灵魂,能减轻些许困惑。
该评价的图片

2019年4月17日
已确认购买
内容太冗长,会给人造成混乱感,最后你可能什么都没学会,而且对阅读这种本来不需要太复杂的事情多了一层怀疑,也就是你比以前更不会阅读。说实话,啰说真的是一种病,就像卢梭指出的~大事小事都讲大道理是能力不足而心胸狭隘的一种表现!当然我之所以指出心胸狭隘并不是发泄情绪,抱有这种心态的作者会阻碍他看问题的角度,一个大方向的重要问题被为了证明某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牵扯出一大堆更无关紧要的问题的琐碎讨论而埋没,这不是个例而是贯穿于整本书中!其实有个中心思想我特别赞同,用我的话说就是任何母的包括阅读都没有捷径可走,用作者的话讲就是要去阅读超越你头脑理解能力的书,这样才能增长心智,所以他讲的与其说是方法倒不如说是写了一本超越大多数人对阅读方法理解的书。就算读完你觉得有所收获,实践之时你发现不实用就对了!该快的还是快不了。为什么呢?读的多没用,作者说读简单的书只会让你感觉良好,实际上你的脑袋里只是多了没用讯息,你的心智和过去没什么两样,仅仅是阅读量变大了,技巧却毫无进步!用我的话讲,这本书一般人你读一遍两遍没用,你只记住了表面规则,因为它超越部分一般人的理解力。要想达到这种理解别无他法,说白了有干货的书读多了其他书自然就变得简单容易理解了,唯一的方法还是需要你忍受痛苦读高难度的书。这也是我理解的之所以这么啰嗦-----一个简单的道理要绕一大圈用各种晦涩难懂的文字和很难理解的句子结构表现出来的原因,客观的说还是用心良苦的。为什么要这么啰嗦的说明要去阅读一本高出你理解力的书?是为了让你明白作者比这啰嗦十倍可能不止!!
2017年11月18日
已确认购买
原书应该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这个翻译真是太不负责任了,太“勇敢”了
很多连词明显是翻译错了,导致上下文都不连贯
很多连词明显是翻译错了,导致上下文都不连贯
2018年1月5日
已确认购买
“……如果我们没有内在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智力、品德与心灵就会停止成长。当我们停止成长时,也就迈向了死亡。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纠正了我过于追求阅读速度的问题,对我很有帮助。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纠正了我过于追求阅读速度的问题,对我很有帮助。
2016年11月12日
这本书是几年前买了中文版,尝试读了好多次都没有读下去。很多句子的意思非常模糊,作为一个学习语言的人,能够很清楚的感受到原句的意思肯定不是这样。烦不胜烦的情况下,又买了英文版,对照着看完。
书的前三分之一,不说翻译的多么精彩,至少是看得出比较认真,后三分之二各种误译漏译和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翻译简直到了俯仰皆是的地步。随便举几个例子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译成“重点的原则”明显是把underlie看成了underline,此类错误还有把ethnic当成ethic而翻成“伦理的”。
“in any art or field of practice”译成“在任何艺术或实务的领域中”明显把原句错看成“in any art or practice field”
“beauty is harder to analyze than truth”译成“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也是明显的粗心错
还有“Marvell's celebrated lyric”译作“马维尔的庆典抒情诗”这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该吐血还是喷饭了。
“These are matters about which you cannot think too much, or too well.”译作“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译成了完全跟原句相反的意思。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State”,应为“国家的本质和起源”,译者译作“自然与原始的国家”,请容我黑人问号脸
“What Dante said of the DIVINE COMEDY,that it must be read as having several distinct though related meanings, generally applies to poetry and fiction.”译作“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一般的诗与小说,但每个人阅读起来却各有不同的体会。”这个译文几乎是与原句毫无关联了,不仅如此,这甚至不是一句通顺的话。“一定要把它当成有几种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意义来读。这是但丁说《神曲》的话,总的来说也适应于所有的诗歌和小说。”这是正确的意义,这实在是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懒得用心去翻,糊弄读者的态度。明明是一句提供独特见解的句子,却变成了人人都会说的大实话,也是因为此种原因,中文版的读者有时候会觉得作者格外啰嗦。
“But you should remember that you are then taking heed of and reacting to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 story or poem itself . That subsists in its own right.”译作“但是要记得,你所留意与反应出来的是另外一些东西,而不是故事或者诗的本身。这是想象文学本身就拥有的自主权。”这里字面翻译除了“反应出来”不正确以外,问题不是太大,但这就犯的错误是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上的错误。这句话表达的应该是“但应牢记让你注意到并采取反应的,是故事或诗歌之外的另外一些东西。你的反应是基于这些东西本身。”译者完全搞错了it的指代,译者必须完全清楚作者的意图(尤其是对于论说性作品)才能清晰的传达给读者。读到这样的译文,读者毫无疑问会完全误解作者的愿意。
“But in this case they are probably not so much reading the book as satisfying their more or less unconscious feelings about the events and the characters.”译作“在这样的情况中,他们可能并不想借着阅读小说,来满足他们对一些未知事件或角色的了解”,正确的意思应当是“但这样的话,他们的阅读可能不能满足潜意识中对事件和人物的感觉。”unconscious在这里是指未察觉的,而不是未知的,并且修饰的是读者的feeling,而不是“the events and the characters”懒得说了,这是一本教授语言的书,书中花了很大力气和篇幅来强调come to terms——了解作者正确词义的重要性和方法。然而在这样一本书的译文中出现大量此类错误,不啻为一种讽刺。
读了这本书就应该知道,term的问题绝不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是理解的基础。比方说下面这段
“it is even possible that all the conflicting opinions may be false, just as it is possible for that opinion to be false on which all seem to agree. Some opinion as yet unexpressed may be the truth or nearer to it.”这段话的意思是,甚至有可能处于矛盾中各方的意见都是错误的,正如大家都赞同的意见也可能是错误的一样。而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意见或许是正确或者说更接近正确的。作者的译文是“很可能正反双方的意见都是错的,一如所有的人可能都统一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而另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观点才可能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一如所有的人可能都统一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这样的翻译我觉得会让句子强调的重心有所转移,但是还不算错译,也许不会非常大的影响到读者的理解,但“而另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观点才可能是真实的”这里多出一个“才”,这个字暗示了只有不表述出来的观点才是真实的,但作者仅仅是表述一种可能,并不表述任何判断。从整个论述逻辑中也不可能推导出这样的判断,所以中文版的读者如果读这句话,一定会觉得作者逻辑诡异,上言不搭下语,即使是能够领会到作者的大概意思,也会使阅读过程非常非常不舒服。
在“On philosophical Style”“哲学的风格”这一章节,整整一个段落漏译了,而且这个段落跟我朝没有任何关系,不涉及任何敏感问题,没有任何不译的理由。
附录的练习题部分但丁《神曲》的目录比原文多出来一些内容,明显并不是按照原文翻译的,而是图省事的直接抄用了其他中译版本。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书的后三分之二部分几乎是没有一页不出现的。
看完以后其实我觉得挺绝望的,在这样一本公认的翻译得还算好的译本里(豆瓣8.5的评分,能算是比较公认的好吧?)都有这么多满拧的语句,都跟作者原本的意图相去甚远,更遑论其他。那我们读一本翻译书,到底能对作者的思想接近多少?!若是英文原版的书,我还有希望读读原版,虽然吃力些。但法语原版德语原版西班牙语原版希腊语原版的书又该怎么办呢?
真的其实我是带着深深的绝望感和无力感读完这本书的。。
书本身的内容还是可以打4星,按照这本书里自己对书的分类,这本书作为一本关注规则的实用性书籍,按照这本书自己的标准,它部分地完成了任务对于指导性书籍,这任务即a.劝说读者应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的。b.说明达到这样的目的应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在a这一点上,我想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应该有异议,都应该成功的被说服,我们应该(至少部分地)以提高思想,增进理解这样的目的来读书,而不仅仅是娱乐和获取资讯。并且我们也应该去读一些这样在我们能力至上,让我们能够有所提高的书籍。
但是在具体执行方面,作为一本指导性的书籍,我觉得它的效果与其说是指导性的,莫若说是启发性的。最重要的是启发了读者要在阅读的时候做“有要求”的读者,不要一味求快,而是要在阅读的同时积极的思考。至于其中指导阅读的具体原则,则过于琐碎,论证过程也比较繁琐重复,但考虑到本书写作的初衷可能是希望囊括绝大多数对提升自己阅读能力有需求的人,包括初高中生,那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其中的一些小tip,例如使用手指纠正阅读中视觉的逗留和返退,如何使用各种各样的记号和笔记帮助自己思考等,让人印象深刻,相比起那些阅读规则,反而更加实用。
已确认购买
二分是给中文版的。英文版应该可以打到4分。
这本书是几年前买了中文版,尝试读了好多次都没有读下去。很多句子的意思非常模糊,作为一个学习语言的人,能够很清楚的感受到原句的意思肯定不是这样。烦不胜烦的情况下,又买了英文版,对照着看完。
书的前三分之一,不说翻译的多么精彩,至少是看得出比较认真,后三分之二各种误译漏译和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翻译简直到了俯仰皆是的地步。随便举几个例子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译成“重点的原则”明显是把underlie看成了underline,此类错误还有把ethnic当成ethic而翻成“伦理的”。
“in any art or field of practice”译成“在任何艺术或实务的领域中”明显把原句错看成“in any art or practice field”
“beauty is harder to analyze than truth”译成“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也是明显的粗心错
还有“Marvell's celebrated lyric”译作“马维尔的庆典抒情诗”这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该吐血还是喷饭了。
“These are matters about which you cannot think too much, or too well.”译作“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译成了完全跟原句相反的意思。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State”,应为“国家的本质和起源”,译者译作“自然与原始的国家”,请容我黑人问号脸
“What Dante said of the DIVINE COMEDY,that it must be read as having several distinct though related meanings, generally applies to poetry and fiction.”译作“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一般的诗与小说,但每个人阅读起来却各有不同的体会。”这个译文几乎是与原句毫无关联了,不仅如此,这甚至不是一句通顺的话。“一定要把它当成有几种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意义来读。这是但丁说《神曲》的话,总的来说也适应于所有的诗歌和小说。”这是正确的意义,这实在是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懒得用心去翻,糊弄读者的态度。明明是一句提供独特见解的句子,却变成了人人都会说的大实话,也是因为此种原因,中文版的读者有时候会觉得作者格外啰嗦。
“But you should remember that you are then taking heed of and reacting to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 story or poem itself . That subsists in its own right.”译作“但是要记得,你所留意与反应出来的是另外一些东西,而不是故事或者诗的本身。这是想象文学本身就拥有的自主权。”这里字面翻译除了“反应出来”不正确以外,问题不是太大,但这就犯的错误是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上的错误。这句话表达的应该是“但应牢记让你注意到并采取反应的,是故事或诗歌之外的另外一些东西。你的反应是基于这些东西本身。”译者完全搞错了it的指代,译者必须完全清楚作者的意图(尤其是对于论说性作品)才能清晰的传达给读者。读到这样的译文,读者毫无疑问会完全误解作者的愿意。
“But in this case they are probably not so much reading the book as satisfying their more or less unconscious feelings about the events and the characters.”译作“在这样的情况中,他们可能并不想借着阅读小说,来满足他们对一些未知事件或角色的了解”,正确的意思应当是“但这样的话,他们的阅读可能不能满足潜意识中对事件和人物的感觉。”unconscious在这里是指未察觉的,而不是未知的,并且修饰的是读者的feeling,而不是“the events and the characters”懒得说了,这是一本教授语言的书,书中花了很大力气和篇幅来强调come to terms——了解作者正确词义的重要性和方法。然而在这样一本书的译文中出现大量此类错误,不啻为一种讽刺。
读了这本书就应该知道,term的问题绝不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是理解的基础。比方说下面这段
“it is even possible that all the conflicting opinions may be false, just as it is possible for that opinion to be false on which all seem to agree. Some opinion as yet unexpressed may be the truth or nearer to it.”这段话的意思是,甚至有可能处于矛盾中各方的意见都是错误的,正如大家都赞同的意见也可能是错误的一样。而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意见或许是正确或者说更接近正确的。作者的译文是“很可能正反双方的意见都是错的,一如所有的人可能都统一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而另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观点才可能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一如所有的人可能都统一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这样的翻译我觉得会让句子强调的重心有所转移,但是还不算错译,也许不会非常大的影响到读者的理解,但“而另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观点才可能是真实的”这里多出一个“才”,这个字暗示了只有不表述出来的观点才是真实的,但作者仅仅是表述一种可能,并不表述任何判断。从整个论述逻辑中也不可能推导出这样的判断,所以中文版的读者如果读这句话,一定会觉得作者逻辑诡异,上言不搭下语,即使是能够领会到作者的大概意思,也会使阅读过程非常非常不舒服。
在“On philosophical Style”“哲学的风格”这一章节,整整一个段落漏译了,而且这个段落跟我朝没有任何关系,不涉及任何敏感问题,没有任何不译的理由。
附录的练习题部分但丁《神曲》的目录比原文多出来一些内容,明显并不是按照原文翻译的,而是图省事的直接抄用了其他中译版本。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书的后三分之二部分几乎是没有一页不出现的。
看完以后其实我觉得挺绝望的,在这样一本公认的翻译得还算好的译本里(豆瓣8.5的评分,能算是比较公认的好吧?)都有这么多满拧的语句,都跟作者原本的意图相去甚远,更遑论其他。那我们读一本翻译书,到底能对作者的思想接近多少?!若是英文原版的书,我还有希望读读原版,虽然吃力些。但法语原版德语原版西班牙语原版希腊语原版的书又该怎么办呢?
真的其实我是带着深深的绝望感和无力感读完这本书的。。
书本身的内容还是可以打4星,按照这本书里自己对书的分类,这本书作为一本关注规则的实用性书籍,按照这本书自己的标准,它部分地完成了任务对于指导性书籍,这任务即a.劝说读者应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的。b.说明达到这样的目的应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在a这一点上,我想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应该有异议,都应该成功的被说服,我们应该(至少部分地)以提高思想,增进理解这样的目的来读书,而不仅仅是娱乐和获取资讯。并且我们也应该去读一些这样在我们能力至上,让我们能够有所提高的书籍。
但是在具体执行方面,作为一本指导性的书籍,我觉得它的效果与其说是指导性的,莫若说是启发性的。最重要的是启发了读者要在阅读的时候做“有要求”的读者,不要一味求快,而是要在阅读的同时积极的思考。至于其中指导阅读的具体原则,则过于琐碎,论证过程也比较繁琐重复,但考虑到本书写作的初衷可能是希望囊括绝大多数对提升自己阅读能力有需求的人,包括初高中生,那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其中的一些小tip,例如使用手指纠正阅读中视觉的逗留和返退,如何使用各种各样的记号和笔记帮助自己思考等,让人印象深刻,相比起那些阅读规则,反而更加实用。
这本书是几年前买了中文版,尝试读了好多次都没有读下去。很多句子的意思非常模糊,作为一个学习语言的人,能够很清楚的感受到原句的意思肯定不是这样。烦不胜烦的情况下,又买了英文版,对照着看完。
书的前三分之一,不说翻译的多么精彩,至少是看得出比较认真,后三分之二各种误译漏译和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翻译简直到了俯仰皆是的地步。随便举几个例子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译成“重点的原则”明显是把underlie看成了underline,此类错误还有把ethnic当成ethic而翻成“伦理的”。
“in any art or field of practice”译成“在任何艺术或实务的领域中”明显把原句错看成“in any art or practice field”
“beauty is harder to analyze than truth”译成“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也是明显的粗心错
还有“Marvell's celebrated lyric”译作“马维尔的庆典抒情诗”这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该吐血还是喷饭了。
“These are matters about which you cannot think too much, or too well.”译作“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译成了完全跟原句相反的意思。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State”,应为“国家的本质和起源”,译者译作“自然与原始的国家”,请容我黑人问号脸
“What Dante said of the DIVINE COMEDY,that it must be read as having several distinct though related meanings, generally applies to poetry and fiction.”译作“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一般的诗与小说,但每个人阅读起来却各有不同的体会。”这个译文几乎是与原句毫无关联了,不仅如此,这甚至不是一句通顺的话。“一定要把它当成有几种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意义来读。这是但丁说《神曲》的话,总的来说也适应于所有的诗歌和小说。”这是正确的意义,这实在是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懒得用心去翻,糊弄读者的态度。明明是一句提供独特见解的句子,却变成了人人都会说的大实话,也是因为此种原因,中文版的读者有时候会觉得作者格外啰嗦。
“But you should remember that you are then taking heed of and reacting to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 story or poem itself . That subsists in its own right.”译作“但是要记得,你所留意与反应出来的是另外一些东西,而不是故事或者诗的本身。这是想象文学本身就拥有的自主权。”这里字面翻译除了“反应出来”不正确以外,问题不是太大,但这就犯的错误是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上的错误。这句话表达的应该是“但应牢记让你注意到并采取反应的,是故事或诗歌之外的另外一些东西。你的反应是基于这些东西本身。”译者完全搞错了it的指代,译者必须完全清楚作者的意图(尤其是对于论说性作品)才能清晰的传达给读者。读到这样的译文,读者毫无疑问会完全误解作者的愿意。
“But in this case they are probably not so much reading the book as satisfying their more or less unconscious feelings about the events and the characters.”译作“在这样的情况中,他们可能并不想借着阅读小说,来满足他们对一些未知事件或角色的了解”,正确的意思应当是“但这样的话,他们的阅读可能不能满足潜意识中对事件和人物的感觉。”unconscious在这里是指未察觉的,而不是未知的,并且修饰的是读者的feeling,而不是“the events and the characters”懒得说了,这是一本教授语言的书,书中花了很大力气和篇幅来强调come to terms——了解作者正确词义的重要性和方法。然而在这样一本书的译文中出现大量此类错误,不啻为一种讽刺。
读了这本书就应该知道,term的问题绝不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是理解的基础。比方说下面这段
“it is even possible that all the conflicting opinions may be false, just as it is possible for that opinion to be false on which all seem to agree. Some opinion as yet unexpressed may be the truth or nearer to it.”这段话的意思是,甚至有可能处于矛盾中各方的意见都是错误的,正如大家都赞同的意见也可能是错误的一样。而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意见或许是正确或者说更接近正确的。作者的译文是“很可能正反双方的意见都是错的,一如所有的人可能都统一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而另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观点才可能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一如所有的人可能都统一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这样的翻译我觉得会让句子强调的重心有所转移,但是还不算错译,也许不会非常大的影响到读者的理解,但“而另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观点才可能是真实的”这里多出一个“才”,这个字暗示了只有不表述出来的观点才是真实的,但作者仅仅是表述一种可能,并不表述任何判断。从整个论述逻辑中也不可能推导出这样的判断,所以中文版的读者如果读这句话,一定会觉得作者逻辑诡异,上言不搭下语,即使是能够领会到作者的大概意思,也会使阅读过程非常非常不舒服。
在“On philosophical Style”“哲学的风格”这一章节,整整一个段落漏译了,而且这个段落跟我朝没有任何关系,不涉及任何敏感问题,没有任何不译的理由。
附录的练习题部分但丁《神曲》的目录比原文多出来一些内容,明显并不是按照原文翻译的,而是图省事的直接抄用了其他中译版本。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书的后三分之二部分几乎是没有一页不出现的。
看完以后其实我觉得挺绝望的,在这样一本公认的翻译得还算好的译本里(豆瓣8.5的评分,能算是比较公认的好吧?)都有这么多满拧的语句,都跟作者原本的意图相去甚远,更遑论其他。那我们读一本翻译书,到底能对作者的思想接近多少?!若是英文原版的书,我还有希望读读原版,虽然吃力些。但法语原版德语原版西班牙语原版希腊语原版的书又该怎么办呢?
真的其实我是带着深深的绝望感和无力感读完这本书的。。
书本身的内容还是可以打4星,按照这本书里自己对书的分类,这本书作为一本关注规则的实用性书籍,按照这本书自己的标准,它部分地完成了任务对于指导性书籍,这任务即a.劝说读者应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的。b.说明达到这样的目的应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在a这一点上,我想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应该有异议,都应该成功的被说服,我们应该(至少部分地)以提高思想,增进理解这样的目的来读书,而不仅仅是娱乐和获取资讯。并且我们也应该去读一些这样在我们能力至上,让我们能够有所提高的书籍。
但是在具体执行方面,作为一本指导性的书籍,我觉得它的效果与其说是指导性的,莫若说是启发性的。最重要的是启发了读者要在阅读的时候做“有要求”的读者,不要一味求快,而是要在阅读的同时积极的思考。至于其中指导阅读的具体原则,则过于琐碎,论证过程也比较繁琐重复,但考虑到本书写作的初衷可能是希望囊括绝大多数对提升自己阅读能力有需求的人,包括初高中生,那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其中的一些小tip,例如使用手指纠正阅读中视觉的逗留和返退,如何使用各种各样的记号和笔记帮助自己思考等,让人印象深刻,相比起那些阅读规则,反而更加实用。

2.0 颗星,最多 5 颗星
看完以后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在 2016年11月12日由 王卓
二分是给中文版的。英文版应该可以打到4分。在 2016年11月12日由 王卓
这本书是几年前买了中文版,尝试读了好多次都没有读下去。很多句子的意思非常模糊,作为一个学习语言的人,能够很清楚的感受到原句的意思肯定不是这样。烦不胜烦的情况下,又买了英文版,对照着看完。
书的前三分之一,不说翻译的多么精彩,至少是看得出比较认真,后三分之二各种误译漏译和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翻译简直到了俯仰皆是的地步。随便举几个例子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译成“重点的原则”明显是把underlie看成了underline,此类错误还有把ethnic当成ethic而翻成“伦理的”。
“in any art or field of practice”译成“在任何艺术或实务的领域中”明显把原句错看成“in any art or practice field”
“beauty is harder to analyze than truth”译成“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也是明显的粗心错
还有“Marvell's celebrated lyric”译作“马维尔的庆典抒情诗”这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该吐血还是喷饭了。
“These are matters about which you cannot think too much, or too well.”译作“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译成了完全跟原句相反的意思。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State”,应为“国家的本质和起源”,译者译作“自然与原始的国家”,请容我黑人问号脸
“What Dante said of the DIVINE COMEDY,that it must be read as having several distinct though related meanings, generally applies to poetry and fiction.”译作“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一般的诗与小说,但每个人阅读起来却各有不同的体会。”这个译文几乎是与原句毫无关联了,不仅如此,这甚至不是一句通顺的话。“一定要把它当成有几种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意义来读。这是但丁说《神曲》的话,总的来说也适应于所有的诗歌和小说。”这是正确的意义,这实在是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懒得用心去翻,糊弄读者的态度。明明是一句提供独特见解的句子,却变成了人人都会说的大实话,也是因为此种原因,中文版的读者有时候会觉得作者格外啰嗦。
“But you should remember that you are then taking heed of and reacting to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 story or poem itself . That subsists in its own right.”译作“但是要记得,你所留意与反应出来的是另外一些东西,而不是故事或者诗的本身。这是想象文学本身就拥有的自主权。”这里字面翻译除了“反应出来”不正确以外,问题不是太大,但这就犯的错误是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上的错误。这句话表达的应该是“但应牢记让你注意到并采取反应的,是故事或诗歌之外的另外一些东西。你的反应是基于这些东西本身。”译者完全搞错了it的指代,译者必须完全清楚作者的意图(尤其是对于论说性作品)才能清晰的传达给读者。读到这样的译文,读者毫无疑问会完全误解作者的愿意。
“But in this case they are probably not so much reading the book as satisfying their more or less unconscious feelings about the events and the characters.”译作“在这样的情况中,他们可能并不想借着阅读小说,来满足他们对一些未知事件或角色的了解”,正确的意思应当是“但这样的话,他们的阅读可能不能满足潜意识中对事件和人物的感觉。”unconscious在这里是指未察觉的,而不是未知的,并且修饰的是读者的feeling,而不是“the events and the characters”懒得说了,这是一本教授语言的书,书中花了很大力气和篇幅来强调come to terms——了解作者正确词义的重要性和方法。然而在这样一本书的译文中出现大量此类错误,不啻为一种讽刺。
读了这本书就应该知道,term的问题绝不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是理解的基础。比方说下面这段
“it is even possible that all the conflicting opinions may be false, just as it is possible for that opinion to be false on which all seem to agree. Some opinion as yet unexpressed may be the truth or nearer to it.”这段话的意思是,甚至有可能处于矛盾中各方的意见都是错误的,正如大家都赞同的意见也可能是错误的一样。而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意见或许是正确或者说更接近正确的。作者的译文是“很可能正反双方的意见都是错的,一如所有的人可能都统一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而另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观点才可能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一如所有的人可能都统一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这样的翻译我觉得会让句子强调的重心有所转移,但是还不算错译,也许不会非常大的影响到读者的理解,但“而另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观点才可能是真实的”这里多出一个“才”,这个字暗示了只有不表述出来的观点才是真实的,但作者仅仅是表述一种可能,并不表述任何判断。从整个论述逻辑中也不可能推导出这样的判断,所以中文版的读者如果读这句话,一定会觉得作者逻辑诡异,上言不搭下语,即使是能够领会到作者的大概意思,也会使阅读过程非常非常不舒服。
在“On philosophical Style”“哲学的风格”这一章节,整整一个段落漏译了,而且这个段落跟我朝没有任何关系,不涉及任何敏感问题,没有任何不译的理由。
附录的练习题部分但丁《神曲》的目录比原文多出来一些内容,明显并不是按照原文翻译的,而是图省事的直接抄用了其他中译版本。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书的后三分之二部分几乎是没有一页不出现的。
看完以后其实我觉得挺绝望的,在这样一本公认的翻译得还算好的译本里(豆瓣8.5的评分,能算是比较公认的好吧?)都有这么多满拧的语句,都跟作者原本的意图相去甚远,更遑论其他。那我们读一本翻译书,到底能对作者的思想接近多少?!若是英文原版的书,我还有希望读读原版,虽然吃力些。但法语原版德语原版西班牙语原版希腊语原版的书又该怎么办呢?
真的其实我是带着深深的绝望感和无力感读完这本书的。。
书本身的内容还是可以打4星,按照这本书里自己对书的分类,这本书作为一本关注规则的实用性书籍,按照这本书自己的标准,它部分地完成了任务对于指导性书籍,这任务即a.劝说读者应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的。b.说明达到这样的目的应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在a这一点上,我想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应该有异议,都应该成功的被说服,我们应该(至少部分地)以提高思想,增进理解这样的目的来读书,而不仅仅是娱乐和获取资讯。并且我们也应该去读一些这样在我们能力至上,让我们能够有所提高的书籍。
但是在具体执行方面,作为一本指导性的书籍,我觉得它的效果与其说是指导性的,莫若说是启发性的。最重要的是启发了读者要在阅读的时候做“有要求”的读者,不要一味求快,而是要在阅读的同时积极的思考。至于其中指导阅读的具体原则,则过于琐碎,论证过程也比较繁琐重复,但考虑到本书写作的初衷可能是希望囊括绝大多数对提升自己阅读能力有需求的人,包括初高中生,那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其中的一些小tip,例如使用手指纠正阅读中视觉的逗留和返退,如何使用各种各样的记号和笔记帮助自己思考等,让人印象深刻,相比起那些阅读规则,反而更加实用。
该评价的图片


2022年4月8日
已确认购买
内容没问题,也是一直潜移默化的让我更好的去阅读,更高效的从其中汲取知识和自我提升。但是作为传播一种普及大众知识的书籍,通篇都是非常拗口的表达方式,和干脆就是机翻的内容,实在令人无法认同。就仿佛一顿美味的大餐,要求手上绑着沙袋用两根吸管去夹菜一样的感觉,过于影响体验。
该商品在亚马逊美国有 1 条商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