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是Google的早期员工、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在2010年时他离开Google,有两年的时间待在腾讯,然后,在2012年又回到Google,并且开始做风险投资。他更为人熟悉的身份是一名技术写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经历,出版过《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和《大学之路》。其中,在国内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浪潮之巅》一书,2015年11月最新力作《硅谷之美》是其续作。两本书是作者根据在硅谷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了美国IT企业此消彼长的发展历程,并深层次探讨了承载企业发展的“母体”硅谷的独特性。
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当今——移动互联网技术持续深化并重塑再造传统产业的前夜,让研究互联网技术巨头和其所在地硅谷成为炙手可热的显学。关于硅谷创新的密码是什么,以及硅谷究竟是否可以复制的讨论也已经延续许久。吴军这位身兼“局内人”(Google员工)和局外人(腾讯员工,投资人)身份,用比较的眼光和切身的感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硅谷的奇迹,并不在于硅谷“GDP有多高,技术有多领先”,而在于“硅谷在历次技术革命中都没有落伍”。三个偶然性的因素造就了最初的硅谷。
——1946年,美国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52年, IBM将计算机业务选在圣荷西南部Almaden山区。IBM对人才的吸引力,让旧金山湾区的技术产业有了高起点。
——斯坦福大学教务长兼常务副校长特纳决定建立一个科技园,对外长期出租土地,扶助创业公司。特纳本人正是惠普公司两位创始人的导师。
——诺贝尔奖得主威廉•肖克利在1956年回到加州陪伴年事已高的母亲。肖克利实验室中诞生了仙童公司,仙童公司中又诞生了英特尔。
硅谷成名于半导体行业,这个行业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遇到了来自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挑战。1980年代末,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分别是日本的东芝、日立和NEC,美国的摩托罗拉、英特尔和德州仪器。
面对挑战,硅谷已经开始由硬及软,软件业和IT服务业开始崛起,苹果公司、甲骨文、太阳、思科等公司出现。再然后,度过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雅虎、Google等互联网公司出现,并且执全球互联网公司之牛耳。到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仍然是硅谷领先,出现了大量的明星公司如Twitter、Airbnb、WhatsApp等。同时,硅谷又开始了从软到硬的过程,在智能硬件、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领域进行大量探索,并且仍然是全球领先。
一、为什么硅谷总是能够领风潮之先?
1.叛逆的力量。在变革中,支持创新的人和资金都来自以往成功的公司。离职创业的人行为上对过去公司的一种叛逆,却在整体上保证了硅谷的活力,并不断产生新的技术。硅谷的环境对于叛逆也相当宽容。2011年加州政府甚至起诉苹果、谷歌等公司,原因是这些公司之间不挖角,没有促进人员的流动。于是,硅谷的大公司一方面努力保持公司在研发上的进取心、通过慷慨的期权等方式留住优秀员工;另一方面,索性鼓励内部创业,并在合适的时候收购内部创业的公司。
2.多元文化。2012年人口调查结果显示,硅谷地区51%的家庭在家里使用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而是西班牙语、汉语、印地语等移民国的母语。因此,硅谷的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总是挖空心思去设想如何做好一款全球化产品,来满足所有人80%的需求,而不是满足1%人的全部需求。
作者对很多前来硅谷取经的国内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特意强调,硅谷不是美国的硅谷,而是全球的硅谷,只不过是在美国的境内而已,中国如果打造硅谷,最好的方法是给100万印度人、100万犹太人发放绿卡。
3.拒绝平庸。今天Google的总部是当年吉姆•克拉克创办的明星公司SGI的总部;Facebook的总部则是当年太阳公司的总部,太阳这家当年的明星公司卖给了甲骨文。硅谷的房价、高生活成本、激烈的竞争,都推动着硅谷公司在进行正向淘汰。
4.宽容失败的文化。创新,失败是常态,成功是特例。硅谷对创新失败的高容忍度,一方面让创业者更加愿意去尝试新;另一方面,也要求初创公司必须具备灵活性和极强的学习能力。硅谷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贝托谢姆在一次讲座中介绍太阳公司的经验时说:“我们在创造新产品时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但是我们改正得很快。”
5.工程师文化。给聪明的工程师足够高的社会地位和足够丰厚的报酬,这让硅谷成为全球工程师质量最高和最密集的地区。
6.不迷信权威。硅谷集中了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上图灵奖和香农奖获得者,共有上百名全球顶级的科学家,以及顶级的企业家。但是硅谷又是最不迷信权威的地区。原因很简单,发展速度太快,权威具备的知识并不一定就能解释明天甚至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7.扁平式管理。 CEO没有个人办公室这一点,似乎就是从硅谷开始的。硅谷的公司在努力减少层级并尽量分权。一方面这是吸引优秀人才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能让管理者本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公司战略上而不是看周报上。就好像乔布斯那句著名的话:雇佣聪明的人,然后告诉他们如何工作,这实在很蠢;雇佣聪明的人,是为了让他们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8.世界情怀。这是理想主义的一点。吴军举了Google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特斯拉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的例子。“世界上有两个Google,佩奇的Google和布林的Google。前者是大家看到的Google,有很好的产品,很赚钱,福利很好。后者是不为人注意到的Google,这里面有许多和布林那样充满了稀奇古怪想法的人,他们做事情不为挣钱,只为了能改变世界……”同样,对于伊隆•马斯克而言,互联网已太过拥挤,而在能源和环保上,全世界做得都不够,所以他创办了太阳能公司Solar City、航天公司SpaceX和特斯拉。
二、启示与建议
1.认识到现代工业企业制度的弊端。现代工业企业中,企业是主体,个人隶属于企业。整个企业如同一个大机器,换掉人如同换掉零部件。企业管理是严格的树状结构,加上各种限制性的规章制度,营造出企业文化,维护结构的稳定性,从行为和思维上抑制了企业内部创新。
2.体系外生长方式重塑现代工业企业。企业在既有的产业成功上花费的精力越多,越容易养成路径依赖,越成为转型升级的包袱。因此,1952年, IBM进军计算机业务,没有在IBM总部的纽约创办,而是选在美国东海岸的旧金山的圣荷西南部Almaden山区,目的就是减少总部对新兴计算机产业的绝对控制影响;因此,腾讯的财付通和易迅商城(电商与支付)败局、阿里巴巴的来往(即时通讯)败局,让中国互联网巨头认识到,摒弃依靠自有资源重金打造,而采用参股形式进入更多非核心业务领域。
3.认识改变、尝试改变、保持改变的重要性。移动互联时代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进入传统行业的互联网企业都具有压力,困境是最珍贵的财富,遭遇逆境,成长更快。吸收硅谷的八大特征,结合产业的本质规律,寻找到适合企业资源禀赋特征的道路,那么一切都不晚。
是否有货?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硅谷之谜:《浪潮之巅》续集 平装
123
来自出版社
![]() |
![]() |
![]() |
![]() |
|
---|---|---|---|---|
文明之光1-4 | 数学之美 | 浪潮之巅 | 硅谷之谜 | |
编辑推荐 |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断特写,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 《数学之美》让大学时学的数学知识,比如马尔科夫链、矩阵计算,甚至余弦函数原来都如此亲切,并且栩栩如生,才发现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这么有趣。吴军把高深的数学原理讲得更加通俗易懂,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数学的魅力。 | 《浪潮之巅(第3版)》不是一本科技产业发展历史集,而是在这个数字时代,一本IT人非读不可,而非IT人也应该拜读的作品,除了讲述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对于华尔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风暴对科技产业的冲击,也多有着墨。 | 《硅谷之谜》通过介绍硅谷成功的秘诀,揭示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和方法论,仔细分析了硅谷的起源和发展,把硅谷的经验提升到了理论高度,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只有硅谷真正做到了宽容叛逆、宽容失败、多元文化和拒绝平庸。 |
![]() |
![]() |
![]() |
![]() |
|
---|---|---|---|---|
大学之路 | 科技之巅 | 科技之巅2 | 机器学习实践应用 | |
吴军在《大学之路(套装上下册)》中,作阐述了英美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系统地介绍了英美名校的特色和差异,并且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年轻人给出了自我发展的建议。还重点解析了其中一些潜规则的历史成因和申请者可能有必要采取的对策。 | 创刊116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携手阿里巴巴倾力贡献首部中文图书,剖析21世纪极具突破性的技术,被硅谷亿万富豪、美国总统、前纽约市长等几乎所有人所疯狂追捧,50个正在改变世界的科技事实,值得投资人期待的技术。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第二部中文版图书,深度剖析梳理并预测了2017年的“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并邀请全球科技领域专家深度解读。这些技术是为解决问题而生,将会极大地扩展人类的潜能,也有可能改变世界的面貌。 | 和深度学习等相关内容,内容深入浅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基于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针对7个具体的业务场景,搭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给读者带来实战演练经验。 |
无需Kindle设备,下载免费Kindle阅读软件,即可在您的手机、电脑及平板电脑上畅享阅读。
基本信息
- ASIN : B01838I4ZI
- 语言 : 简体中文
- ISBN : 7115410925
- 品牌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用户评分:
买家评论
4.5 颗星,最多 5 颗星
4.5星,共 5 星
40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
40 个顾客评论
热门评论
现在无法筛选评论。请稍后再试。
2015年12月27日
已确认购买
一直喜欢读吴军老师的书,每一本阅读完都有新的收货。《硅谷之谜》对硅谷进行了非常非常深入的分析,书中没有基于硅谷表面的或者人云亦云的描述, 而是客观上分析了硅谷成功的根本原因,最后还提出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历史渊源,并从宏观上分析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特征,指出硅谷所倡导 的新时代下新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完之后有一些激动,为这种新时代新的管理思想所喝彩,并仔细分析了自己在这方面 所不足的地方。
2016年2月27日
已确认购买
周五拿到书,周六上午就看完了。确实好书,作者的水平确实高!
印象很深的有几点:
第二章 宛若似真的分析 颠覆了很多传统观念,尤其是对斯坦福大学的分析。
第五章 硅谷的奥秘(上) 矫正了车库文化的误解,“叛逆和宽容”说透了本质。
第八章 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 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前完全忽略了。
总结一下,如果你真对硅谷感兴趣,真想深刻理解硅谷,不满足于以前从媒体获得的似是而非的内容,这本书要看。
几十块钱买本好书,很值得呀!
印象很深的有几点:
第二章 宛若似真的分析 颠覆了很多传统观念,尤其是对斯坦福大学的分析。
第五章 硅谷的奥秘(上) 矫正了车库文化的误解,“叛逆和宽容”说透了本质。
第八章 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 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前完全忽略了。
总结一下,如果你真对硅谷感兴趣,真想深刻理解硅谷,不满足于以前从媒体获得的似是而非的内容,这本书要看。
几十块钱买本好书,很值得呀!
2016年5月11日
已确认购买
13年年中,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浪潮之巅,荡气回肠,硅谷之谜既是浪潮之巅的续集自然要优先去看。
刚看完了第一章,感觉最难能可贵的是,吴博士在短时间写了那么东西后,内容上还能保证特别实在。论点不在于前无古人,但是身后多年的硅谷职业生涯能让他用平常心的看到很多“平时的硅谷”,至少不会像很多朝圣者一样只为歌颂。
刚看完了第一章,感觉最难能可贵的是,吴博士在短时间写了那么东西后,内容上还能保证特别实在。论点不在于前无古人,但是身后多年的硅谷职业生涯能让他用平常心的看到很多“平时的硅谷”,至少不会像很多朝圣者一样只为歌颂。
2016年2月12日
已确认购买
作者以流畅的笔法、深刻的思考、大量详实的资料,向人们展现了硅谷的内涵、气质及其精髓,指出其不可复制的根源,对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具有相当靠谱的借鉴意义!吴军老师的书大气、磅礴而又详实、细致,精品!力荐!
2017年11月29日
已确认购买
硅谷成功缘由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当然从不同纬度来看都有一定的道理,作者拨开那些显现的、常规的和谁都有可能得到的因素,抓住问题核心点---“容错”。
该商品在亚马逊美国有 1 条商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