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货?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前翻 后翻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平装 – 2014年1月1日
123
来自出版社
![]() |
![]() |
![]() |
|
---|---|---|---|
爆品战略 | 别独自用餐 |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 |
爆品专家金错刀深入几千家企业调研,历时几年打磨出极具指导性的爆品研发实战指南!小米创始人雷军亲自作序推荐!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美的董事长方洪波、九阳董事长王旭宁等众多一线品牌创始人联袂推荐! | 克林顿和希拉里的人脉大师基斯法拉奇,被《福布斯》评价为“全世界的社交达人之一”, 被达沃斯经济论坛评选为“未来全球领袖”。十周年修订珍藏版,新增50页数字时代的社交技巧,更符合当下的社交需求。 | 席卷中国市场14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中国本土价值超高的营销咨询公司,首次公开讲述传奇营销方法!葵花制药、三精制药、晨光文具、田七牙膏、厨邦酱油、奇虎360、西贝莜面村、海底捞等众多著名品牌的全案咨询公司。 |
无需Kindle设备,下载免费Kindle阅读软件,即可在您的手机、电脑及平板电脑上畅享阅读。
买家评论
4.4 颗星,最多 5 颗星
4.4星,共 5 星
1,516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
1,477 个顾客评论
热门评论
现在无法筛选评论。请稍后再试。
2015年9月9日
报告滥用情况
已确认购买
细思参与感,惊恐其理念先进,跑赢2015年国家提出的互联网+国策7至8年。其典型相同点为:借助先进工具,倒逼企业转型。以互联网为工具,极大减少企业与客户“距离”(物理及观念),即极大减少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更快速的对用户需求进行反馈调整,不是硬性的培养开发市场,而是以点带面的对市场进行梳理,以相似人群间交流为条件网,近乎零成本的筛选出潜在客户群,再对其进行强化服务及培养。并将在传播、反馈等环节节省的资金投入到研发、服务等,以市场需求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产品升级。
11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有帮助
5.0 颗星,最多 5 颗星
写了小米的发展心得,作为一个管理者,是如何把小米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小米的与众不同的是它很倚重互联网营销的,它的玩法、互联网的基因、目标客户、商务模式还是很新颖的,值得一读。
2016年6月11日已确认购买
One-page-summary:
一个月以前看完了这本<参与感>,作为一家依托互联网营销而成长起来的公司,小米所经历的,跟传统的手机制造商有很大的不同,小米从小到大,经历的时间大大压缩,创新性也大大提高。当然,小米也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这种模式是否坚持多久?比如小米的客服的解决率,有的地方做得很不到位。但是,作为一家新颖的企业,小米还是充满了前景的;它敢于尝试新的业务,新的业务模式,就冲这一点,它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它比国内的企业走得要远很多。
下面是一些精彩的摘录,能触动自己的内心的一些内容:
1 在2008年,雷总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2 今天的“口碑为王”
而今天口碑为王的背后,我们面临的信息传播发生了以下三个重要的转变:
(1) 信息从不对称,变为对称;
(2) 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空前扩大;
(3) 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3 口碑的铁三角
我理解的”口碑传播”类似动力系统的三个核心:内部成为“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关系链;
(1) 发动机:产品;
(2) 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3) 关系链:用户关系。
4 维基模式
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正如安德森在<长尾理论>里的说法:过去,专业者和业余者之间永远存在一道界限,但在未来,将两者分开来谈也许会变得越来越难。至少在小米,这个区分很难。
比如,维基百科就是这种用户模式的产物。维基百科的创作者不是一群精心挑选出来的专家,而是成千上万的各种爱好者、发烧友、旁观者,但他们却创造了一个超级伟大的产品。
5 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
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原研哉也说过: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 - 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喜悦。
6 “1等于50”
我看到乔布斯的一句话,非常震撼:“我过去常常认为一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1/4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7 如何应对“负面”声音: “果断亮剑”、“亮出底裤”
(1) 如果是有明确的商业目的,有预谋、成规模的攻击,就必须第一时间警觉,敢于果断“亮剑”。雷总之前也说过,我们从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2) 对产品或服务的吐槽,要快速回应,能解决的以最快速度、最大投入第一时间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就要果断道歉及善后。
(3) 对于那些误解,只要不伤筋动骨,在策略层面大可闭眼不管,互联网传播太快,这些误解很快会被新的信息覆盖掉。
(4) 对于有代表性的、规模出现的误解,我们则要“亮出底裤”,进行系统性解决。
8 小米的销售渠道有两个:小米网电商(70%),运营商(30%)。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实体店,2013年手机销量是1870万台,占中国手机出货量的5%不到。
9 小米做社会化营销有四个核心通道:
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
10 今天如何看品牌影响力? 我们主要看百度搜索风云榜([...])和淘宝排行榜([...]), 前者是市场指数,后者是销售指数。
11 微信不适合做营销平台,基于天然的通讯录好友关系,微信更适合做服务平台。
12 设计师的真靠谱、不靠谱
其实就是真牛逼和吹牛逼的区别。
我面试设计师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一般就是“一看二问三PK”
一看,就是看他穿什么,以貌取人(气场、气质),是否有范儿(衣服鞋帽,体现设计师的审美能力、搭配能力,感知他的个性和生活品质。)。
二问,问他玩什么、看什么。做设计某个角度讲就是再设计,把各类设计元素重新组合。比如问他常玩的APP是那些等等。
问看什么,主要看他是否有”深度的阅读习惯”。
三PK,PK他做设计的作品细节,做设计的风格稳定性,最后PK他做设计的态度。
13 无印良品:深泽直人,田中一光、原研哉(zai)
(1)第一任设计师是田中一光,是当今很伟大的平面设计师,他一开始在定义无印良品的死后,说出了三个很核心的词,他认为要做好这个品牌,要有好的产品,好的推广信息,好的展示环境。
(2) 我更推崇的死田中一光的学生“原研哉”,是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艺术总监。这些好的设计背后,都流露出同一种思维:寄情于物,寄关怀于物,让物件本身能够盈出给人慰藉的情绪。
(3) 两本书,理解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无印良品Muji Book>和<设计中的设计by原研哉>。
14 大师的创作
罗丹“地狱扣门”37年;
莫奈:不以目见的睡莲;
雷诺阿:轮椅上的坚守;
吴冠中:“烧房子”只为留真爱。
15 互联网转型需要内外兼治,由内而外,我有一个词叫“爆扁爽”。
第一是爆,产品策略、产品结构一定要”爆”。
第二是扁,组织结构要树立,要扁平化。
第三是爽,团队的激励,就是一个“爽”字。
16 获益最多的就是:“死磕”和“不断刷系统”。
金山10年小米4年,雷总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他身上我获益最多的是“死磕”和“不断刷系统”。每次发布会PPT都要改个上百遍,改到不能再改,临上场半小时还在改,连屏幕的一个像素的位置、颜色都死磕到底。”不断刷系统"就是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
17 三个问题,人生的缩影
我觉得每一个产品,每一次创业就是一次人生,一次人生的缩影。
尼采关于人生的哲学有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1)我是谁?是产品的选择。我们要问清楚自己的产品所创造的价值是什么?
(2) 我从哪里来?是团队的选择。产品来自团队,这不是个人英雄的时代,我们要尽全力组建一个好团队。
(3) 我将到哪里去?是用户的选择。这个产品为谁设计?这个产品首先要为自己设计。
一个月以前看完了这本<参与感>,作为一家依托互联网营销而成长起来的公司,小米所经历的,跟传统的手机制造商有很大的不同,小米从小到大,经历的时间大大压缩,创新性也大大提高。当然,小米也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这种模式是否坚持多久?比如小米的客服的解决率,有的地方做得很不到位。但是,作为一家新颖的企业,小米还是充满了前景的;它敢于尝试新的业务,新的业务模式,就冲这一点,它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它比国内的企业走得要远很多。
下面是一些精彩的摘录,能触动自己的内心的一些内容:
1 在2008年,雷总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2 今天的“口碑为王”
而今天口碑为王的背后,我们面临的信息传播发生了以下三个重要的转变:
(1) 信息从不对称,变为对称;
(2) 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空前扩大;
(3) 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3 口碑的铁三角
我理解的”口碑传播”类似动力系统的三个核心:内部成为“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关系链;
(1) 发动机:产品;
(2) 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3) 关系链:用户关系。
4 维基模式
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正如安德森在<长尾理论>里的说法:过去,专业者和业余者之间永远存在一道界限,但在未来,将两者分开来谈也许会变得越来越难。至少在小米,这个区分很难。
比如,维基百科就是这种用户模式的产物。维基百科的创作者不是一群精心挑选出来的专家,而是成千上万的各种爱好者、发烧友、旁观者,但他们却创造了一个超级伟大的产品。
5 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
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原研哉也说过: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 - 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喜悦。
6 “1等于50”
我看到乔布斯的一句话,非常震撼:“我过去常常认为一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1/4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7 如何应对“负面”声音: “果断亮剑”、“亮出底裤”
(1) 如果是有明确的商业目的,有预谋、成规模的攻击,就必须第一时间警觉,敢于果断“亮剑”。雷总之前也说过,我们从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2) 对产品或服务的吐槽,要快速回应,能解决的以最快速度、最大投入第一时间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就要果断道歉及善后。
(3) 对于那些误解,只要不伤筋动骨,在策略层面大可闭眼不管,互联网传播太快,这些误解很快会被新的信息覆盖掉。
(4) 对于有代表性的、规模出现的误解,我们则要“亮出底裤”,进行系统性解决。
8 小米的销售渠道有两个:小米网电商(70%),运营商(30%)。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实体店,2013年手机销量是1870万台,占中国手机出货量的5%不到。
9 小米做社会化营销有四个核心通道:
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
10 今天如何看品牌影响力? 我们主要看百度搜索风云榜([...])和淘宝排行榜([...]), 前者是市场指数,后者是销售指数。
11 微信不适合做营销平台,基于天然的通讯录好友关系,微信更适合做服务平台。
12 设计师的真靠谱、不靠谱
其实就是真牛逼和吹牛逼的区别。
我面试设计师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一般就是“一看二问三PK”
一看,就是看他穿什么,以貌取人(气场、气质),是否有范儿(衣服鞋帽,体现设计师的审美能力、搭配能力,感知他的个性和生活品质。)。
二问,问他玩什么、看什么。做设计某个角度讲就是再设计,把各类设计元素重新组合。比如问他常玩的APP是那些等等。
问看什么,主要看他是否有”深度的阅读习惯”。
三PK,PK他做设计的作品细节,做设计的风格稳定性,最后PK他做设计的态度。
13 无印良品:深泽直人,田中一光、原研哉(zai)
(1)第一任设计师是田中一光,是当今很伟大的平面设计师,他一开始在定义无印良品的死后,说出了三个很核心的词,他认为要做好这个品牌,要有好的产品,好的推广信息,好的展示环境。
(2) 我更推崇的死田中一光的学生“原研哉”,是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艺术总监。这些好的设计背后,都流露出同一种思维:寄情于物,寄关怀于物,让物件本身能够盈出给人慰藉的情绪。
(3) 两本书,理解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无印良品Muji Book>和<设计中的设计by原研哉>。
14 大师的创作
罗丹“地狱扣门”37年;
莫奈:不以目见的睡莲;
雷诺阿:轮椅上的坚守;
吴冠中:“烧房子”只为留真爱。
15 互联网转型需要内外兼治,由内而外,我有一个词叫“爆扁爽”。
第一是爆,产品策略、产品结构一定要”爆”。
第二是扁,组织结构要树立,要扁平化。
第三是爽,团队的激励,就是一个“爽”字。
16 获益最多的就是:“死磕”和“不断刷系统”。
金山10年小米4年,雷总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他身上我获益最多的是“死磕”和“不断刷系统”。每次发布会PPT都要改个上百遍,改到不能再改,临上场半小时还在改,连屏幕的一个像素的位置、颜色都死磕到底。”不断刷系统"就是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
17 三个问题,人生的缩影
我觉得每一个产品,每一次创业就是一次人生,一次人生的缩影。
尼采关于人生的哲学有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1)我是谁?是产品的选择。我们要问清楚自己的产品所创造的价值是什么?
(2) 我从哪里来?是团队的选择。产品来自团队,这不是个人英雄的时代,我们要尽全力组建一个好团队。
(3) 我将到哪里去?是用户的选择。这个产品为谁设计?这个产品首先要为自己设计。
2017年9月30日
已确认购买
虽说是小米成功后才整理出来的书,但笑点频频,渗透黎万强的无限自豪。看来,领导者同时也是自嗨高人。
2015年11月4日
已确认购买
超不喜欢抢购的,要靠抢的,抢购就是很有可能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时间很宝贵呀!
倒是喜欢预付定金后制作/采购的方式,这样买家省了钱,卖家降低了库存风险。
这不是一个能轻易争取到消费者的年代,消费者不再单纯相信品牌的营销,还要有第三方的认证,或者有亲密的朋友的推荐,甚至自己的研究。
买衣服,大家会看面料成分,买护肤品,大家也会去看成分,这是一个相信自己,相信亲密朋友,相信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家的年代。
营销一个产品,已经没办法单靠一个广告,要靠很多的“广告”,“广而告知”,因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小广告”会被淹没。
拍了一部电影,现在是要靠所有的演员都用社交媒体宣传,而不再是单靠导演和几个主角到处跑场宣传。
不过还是想买苹果,因为APP,因为他们有BBC iPlayer。
倒是喜欢预付定金后制作/采购的方式,这样买家省了钱,卖家降低了库存风险。
这不是一个能轻易争取到消费者的年代,消费者不再单纯相信品牌的营销,还要有第三方的认证,或者有亲密的朋友的推荐,甚至自己的研究。
买衣服,大家会看面料成分,买护肤品,大家也会去看成分,这是一个相信自己,相信亲密朋友,相信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家的年代。
营销一个产品,已经没办法单靠一个广告,要靠很多的“广告”,“广而告知”,因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小广告”会被淹没。
拍了一部电影,现在是要靠所有的演员都用社交媒体宣传,而不再是单靠导演和几个主角到处跑场宣传。
不过还是想买苹果,因为APP,因为他们有BBC iPlayer。
2015年5月10日
已确认购买
整本书都在讲如何让产品本身产生令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产生“参与感”的方法。一个产品如果能够依靠全民的力量来优化自己,是会让他的竞争对手感到恐怖的一件事。从目前来看,小米不仅提出了这个思路,而且在他的产品中比较成功的践行了这个思路。
但是是不是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以及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合这样搞,我认为是要打一个问号,还是得靠阅读本书的人自己得出结论,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是不是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以及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合这样搞,我认为是要打一个问号,还是得靠阅读本书的人自己得出结论,不能一概而论。
2015年7月4日
已确认购买
文笔不怎么流畅,一开始读着有点费劲,抱着学习的态度勉强看完,文学性和理论性根本没有,只是一本纯粹的经验分享,内容不错但编排杂乱无序,案例较多但不深,几乎都是蜻蜓点水的带过,当然人家也不可能把自己十几年的商业经验全盘托出给你,你就给了十几块钱,凭什么得到真传,这得靠自己去悟,总体来说这本书就其内容来说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另外书本纸张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