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主教习惯于“以小博大”,在互联网的狂风暴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让他成功了,这本书讲了很多具体的实操,也就是战术,看了还是蛮受启发的。但是还是缺少对规划战略目标的梳理思路总结,这也是这几年360公司后劲不足的一个体现吧。
总体来说,是本值得一看,引人思考的书。适合产品经理和希望有更宏观视角观察整个产品的研发类人员阅读。
是否有货?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前翻 后翻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平装 – 2014年1月1日
123
无需Kindle设备,下载免费Kindle阅读软件,即可在您的手机、电脑及平板电脑上畅享阅读。
买家评论
4.4 颗星,最多 5 颗星
4.4星,共 5 星
632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
612 个顾客评论
热门评论
现在无法筛选评论。请稍后再试。
2017年7月24日
已确认购买
作者阐述的核心思想很好很清晰,个人认为很符合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缺点是本书花了较大的篇幅,重复强调提倡的几个观点,有些累赘;同时忽略了对方法的阐述导致“互联网方法论”变成了“互联网思想论”;其次有一些话我感觉有明显的官方色彩。
但是,瑕不掩瑜,还是能够跟作者有一些思想碰撞。
缺点是本书花了较大的篇幅,重复强调提倡的几个观点,有些累赘;同时忽略了对方法的阐述导致“互联网方法论”变成了“互联网思想论”;其次有一些话我感觉有明显的官方色彩。
但是,瑕不掩瑜,还是能够跟作者有一些思想碰撞。
2015年9月29日
已确认购买
1995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周鸿祎硕士毕业。2015年,中国差不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360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司。周大炮也算这二十年里互联网界的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赶上了一个时代,成就了一个传奇人物。感觉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喜欢他讲的自己的故事,
2015年10月11日
已确认购买
现在选书不像以前了,看个封面觉得爽就买了。
在仔细研究了自己需要吸收哪方面的知识后,认真阅读目录和推荐语,选择书籍,就目前来说,这本《周鸿祎自述》和下载的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都让我受益匪浅,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并且梳理里对互联网行业和经济模式的一些看法和认识,对自己要走的路和职业规划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方向。
这本书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互联网小白或者创业者看,基本每一个小节我看完都拍手称赞,立马想把书安利给其他人~
大致来讲,有几点吧
首先,比较佩服周鸿祎本人,书中很多案例涉及到360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曾经抄袭过360或者跟他打过官司的,但是只要对方公司有优秀的案例,他照夸不误。有一个地方讲到腾讯模仿360做了QQ医生,周鸿祎就笑称“班上的尖子生亲自来给你辅导作业了,你干嘛不高兴啊”。原话我不记得了,大致是说,每一次的竞争都是学习的过程,可以通过一些事件,学习到竞争对手比较优势的特长。
本来我以为他不会提百度,我记得好像360和百度恶战也是持续了好多年,不过还是有说百度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搜索做得比谷歌好,而是找准了百度音乐这一点,解决了很多民工的需求。
其次,我现在不做书了,反而知道,为什么咱们中资的书为什么不好卖——群众太需要讲人话的干货。
如果你不是非常超前的理论,就尽量少讲道理,多讲案例。群众跟用户一样,不管你的技术有多牛逼,多前沿,我只管你这个东西好不好用,好不好懂,我能直接得到些什么,解决我的什么需求。
周鸿祎虽然是行业的专家,也会有少许专业名词弹出来,但他完全没装逼,每一句话我这种没文化的都看得懂,而且也不觉得粗俗,并且言之有物。就像一个老大哥在跟你讲故事,所以这个书的副标题是“互联网方法论”,也是说得很实在,就是在经验中得到的一些启示,一些具体到你马上就能用到工作中的方法。比如说到,如何做到用户反馈,那就是去听用户吐槽你骂你的产品,骂的话里就是产品欠缺的部分,仔细归纳梳理这些问题,再找到背后的原因,从而解决它们,这样产品就会越做越好。
虽然书里面也会有一些重复的案例,但是也不影响总体效果,作者本身不是个啰嗦的人。观点态度也是前后很一致,基本上你从头看到尾,是一个观念的强化过程。
第三,做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小白,我来谈谈这本书对我工作的帮助吧,就一点,如何做出好产品——那就是用户体验为王。
我以前一直觉得苹果好用,买的人多,是因为有了技术上的革命,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和世界。其实不是,苹果迄今为止除了外观上的专利没有任何专利申请,通讯技术方面完全不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但是为什么他颠覆了人们的生活,就是因为他把体验做到了极致,把一切复杂的东西化作了简便。
以前大家用window,用塞班系统,下载好了一个软件,还没法直接使用,繁琐的安装过程让你真想一头撞死,但是苹果的app只用一键下载安装,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这个就叫做突破。
为什么微软费尽心思发布了Vista,号称有XXXXX牛逼的技术,但是用户用起来完全摸不清头脑,闭门研究,已经脱离了时代,所以Vista就迅速被淘汰。这个就是因为你的产品是以技术为核心,而不是用户。
和工业时代不一样,大部分商品都是做的一锤子买卖,东西卖给你了,我赚到利润了,我们从此划清界限,后续服务什么的能省就省吧。
但是互联网的时代,你下载个什么app都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但是你得留住你的用户,扩大你的用户群,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你再建立其他的产业链赚钱都是可以的。其实在互联网的世界,一个产品可能只有3%的用户在付费,QQ就是凭着那3%要买红砖、黄砖、QQ秀的用户,一年有几个亿的收入。大部分用户的QQ秀还是穿着背心裤衩的屌丝。但是腾讯有了这十几亿的用户,发展了壮大的王国,可以说是“插根扁担在土里都能开花”,这个就是互联网的强大力量。
做产品要是一开始就想着怎么赚用户的钱,最后只能是用户也走了,团队也是见利忘义。不是说做互联网的就天真,不赚钱,基本的生活还是要保障吧,大家还是想过得体面又有尊严吧,只是说,因为现在有风险投资,所以创业初不用那么担心盈利状况,一种以产品为核心的文化才真正流行起来。
书里面还有很多点,值得反复阅读,不论是关于创新的、教育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的,都非常有建设性,妈呀,我大约被洗脑,第一次阅读,读书笔记就先写这么多吧。
在仔细研究了自己需要吸收哪方面的知识后,认真阅读目录和推荐语,选择书籍,就目前来说,这本《周鸿祎自述》和下载的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都让我受益匪浅,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并且梳理里对互联网行业和经济模式的一些看法和认识,对自己要走的路和职业规划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方向。
这本书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互联网小白或者创业者看,基本每一个小节我看完都拍手称赞,立马想把书安利给其他人~
大致来讲,有几点吧
首先,比较佩服周鸿祎本人,书中很多案例涉及到360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曾经抄袭过360或者跟他打过官司的,但是只要对方公司有优秀的案例,他照夸不误。有一个地方讲到腾讯模仿360做了QQ医生,周鸿祎就笑称“班上的尖子生亲自来给你辅导作业了,你干嘛不高兴啊”。原话我不记得了,大致是说,每一次的竞争都是学习的过程,可以通过一些事件,学习到竞争对手比较优势的特长。
本来我以为他不会提百度,我记得好像360和百度恶战也是持续了好多年,不过还是有说百度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搜索做得比谷歌好,而是找准了百度音乐这一点,解决了很多民工的需求。
其次,我现在不做书了,反而知道,为什么咱们中资的书为什么不好卖——群众太需要讲人话的干货。
如果你不是非常超前的理论,就尽量少讲道理,多讲案例。群众跟用户一样,不管你的技术有多牛逼,多前沿,我只管你这个东西好不好用,好不好懂,我能直接得到些什么,解决我的什么需求。
周鸿祎虽然是行业的专家,也会有少许专业名词弹出来,但他完全没装逼,每一句话我这种没文化的都看得懂,而且也不觉得粗俗,并且言之有物。就像一个老大哥在跟你讲故事,所以这个书的副标题是“互联网方法论”,也是说得很实在,就是在经验中得到的一些启示,一些具体到你马上就能用到工作中的方法。比如说到,如何做到用户反馈,那就是去听用户吐槽你骂你的产品,骂的话里就是产品欠缺的部分,仔细归纳梳理这些问题,再找到背后的原因,从而解决它们,这样产品就会越做越好。
虽然书里面也会有一些重复的案例,但是也不影响总体效果,作者本身不是个啰嗦的人。观点态度也是前后很一致,基本上你从头看到尾,是一个观念的强化过程。
第三,做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小白,我来谈谈这本书对我工作的帮助吧,就一点,如何做出好产品——那就是用户体验为王。
我以前一直觉得苹果好用,买的人多,是因为有了技术上的革命,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和世界。其实不是,苹果迄今为止除了外观上的专利没有任何专利申请,通讯技术方面完全不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但是为什么他颠覆了人们的生活,就是因为他把体验做到了极致,把一切复杂的东西化作了简便。
以前大家用window,用塞班系统,下载好了一个软件,还没法直接使用,繁琐的安装过程让你真想一头撞死,但是苹果的app只用一键下载安装,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这个就叫做突破。
为什么微软费尽心思发布了Vista,号称有XXXXX牛逼的技术,但是用户用起来完全摸不清头脑,闭门研究,已经脱离了时代,所以Vista就迅速被淘汰。这个就是因为你的产品是以技术为核心,而不是用户。
和工业时代不一样,大部分商品都是做的一锤子买卖,东西卖给你了,我赚到利润了,我们从此划清界限,后续服务什么的能省就省吧。
但是互联网的时代,你下载个什么app都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但是你得留住你的用户,扩大你的用户群,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你再建立其他的产业链赚钱都是可以的。其实在互联网的世界,一个产品可能只有3%的用户在付费,QQ就是凭着那3%要买红砖、黄砖、QQ秀的用户,一年有几个亿的收入。大部分用户的QQ秀还是穿着背心裤衩的屌丝。但是腾讯有了这十几亿的用户,发展了壮大的王国,可以说是“插根扁担在土里都能开花”,这个就是互联网的强大力量。
做产品要是一开始就想着怎么赚用户的钱,最后只能是用户也走了,团队也是见利忘义。不是说做互联网的就天真,不赚钱,基本的生活还是要保障吧,大家还是想过得体面又有尊严吧,只是说,因为现在有风险投资,所以创业初不用那么担心盈利状况,一种以产品为核心的文化才真正流行起来。
书里面还有很多点,值得反复阅读,不论是关于创新的、教育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的,都非常有建设性,妈呀,我大约被洗脑,第一次阅读,读书笔记就先写这么多吧。
2018年6月10日
已确认购买
吐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对不爽的事情抱怨的方式。也许会生气,但是本质还是希望这个事情或者产品能以自己的现状来做改变。我们都是挑剔的用户。
对于本书我觉得给我带来最大的感受是,做产品不是自己选方向闷头去做,而是去发现生活中的痛点,产品的发展是顺着用户的需求,产品的好坏在于用户的口碑。
对于本书我觉得给我带来最大的感受是,做产品不是自己选方向闷头去做,而是去发现生活中的痛点,产品的发展是顺着用户的需求,产品的好坏在于用户的口碑。
2015年11月17日
已确认购买
马云四处布道,宣扬人们对他的一腔热血,满心崇拜;马化腾老谋深算,躲在阴暗处,笑看这人世苍凉;李彦宏则潇洒的甩一甩长发,留下那款款的身姿;刘强东只顾着儿女情长,总牵着奶茶妹的手,低吟浅唱。。。还有谁会关心未来,关心青年,关心产业?这一本书,我读到了方法,读到了性情,读到了少有的血气。。。当整个环境一再的把你打磨,要朝阳迅疾变成暮色,这一片暮色沉沉啊。谁还会挥起手中的长剑,势要劈开这浓厚的压抑,让阳光细细碎碎的铺洒大地?呜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子昂独悲呼!
该商品在亚马逊美国有 2 条商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