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货?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错把妻子当帽子(萨克斯医生讲故事) 平装
无需Kindle设备,下载免费Kindle阅读软件,即可在您的手机、电脑及平板电脑上畅享阅读。
买家评论
4.2 颗星,最多 5 颗星
4.2星,共 5 星
36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
36 个顾客评论
热门评论
现在无法筛选评论。请稍后再试。
2018年8月28日
报告滥用情况
已确认购买
对我这种不限题材的人,虽然最近几年看书不多,但萨克斯医生的书都绝对值得一看。《错把妻子当帽子》,《火星上的人类学家》,作者是杰出的神经病学专家,同时又充满细腻的情感,以前若是看到有人癫痫发作,有人不由自主胡乱舞动,自己会跟其他人一样觉得这人不正常。但是我们并不明白其中的原由,更不会去理解他们的生活。《钨舅舅》推荐给初中生看,作者渊博的知识,对化学的热爱,书中对基础的化学元素的概括,在我看完真是最好的一手学习资料,有趣易懂又激发学习兴趣。这些书都几十年前买过看了,忘了大部分内容,总之非常值得一看。
有帮助
2014年12月3日
已确认购买
这本书让我脑洞大开呀。原来世界上还有失认症,还有第六感失调等等千奇百怪的神经病变。天呐,目前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第六感失调的人,身体无法控制,唯一让她能感觉到身体存在的,是风拂过脸颊。印象太深刻了!我们往往因为简单而忽略的事情重要性,在这些病变的患者面前是多么的珍贵。请珍惜每一天的生活。
2011年11月4日
已确认购买
爱上奥利弗·萨克斯(一)
——读《错把妻子当帽子》有感
感谢那部台湾偶像剧《加油,美乐》,是它让自己有缘认识了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深深爱上了这位奥利弗·萨克斯医生,他不同于一般的作家,更不同于一般的医生,自己从不喜欢看短篇小说,但这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那样的经典、那样的意味深长、意犹未尽,拿起他的书,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爱不释卷”!
奥利弗·萨克斯的书,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寻常世界中的寻常人,带入一个你绝不可能涉足的真实存在的专业性的未知领域……
《错把妻子当帽子》
(在未看这本小说之前,以下为每个小故事设定的小题目,乍看起来,都是那样的匪夷所思,然而当你真正深入到每一个故事中的时候,你是不是就是那样的心甘情愿的陷入到一种深深的沉思之中,久久不能自拔……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沉思,这种沉思,有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有对作者的,也有影射自身的,还有许多许多不可名状的……)
失去左脑会怎样
导言
“失去说话能力、失去语言识别能力、失去记忆能力、失去活动能力、失去自我认识能力、以及各种各样的功能丧失,这所有的功能障碍都有对应的专有名词:失音症、失语症、失读症、失用症、失认症、失忆症、失调症”
第一章 错把妻子当帽子 (失认症)
上帝造人,也许在某一部分有缺失的时候,就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也就是在另外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突出、优秀。
其实皮博士在音乐或美术方面有那样高深的造诣(虽然他美术的突出是因为他的病入膏肓而形成)然而无可厚非的是,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并且在不对其他人造成任何影响的前提下,开心快乐的活着。
也许他也会知道自己失去了某种能力,但他并未因此沮丧、沉沦、自卑,而是带着他那份特有的难能可贵的自信活着,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被他视为帽子的正常人妻子,从未觉得自己的丈夫有任何的特殊,不仅如此,她还以他为荣,所以他的世界之所以可以快乐,那是因为他的世界并不孤独,他的妻子早已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使得他可以在一个绝对正常、也绝对自由的空间我行我素,自得其乐!
第二章 永远十九岁的水手 (失忆症)
“想明了记忆在我们此生中有何等地位,那么请让你的记忆流失看着它把一辈子化为乌有”,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实验,然而却有那么一些人真真正正的把自己的记忆流失了……“不知道自己刚刚做过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对过去的记忆相当清楚却对现在毫无印象;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这些是不是也可以说是禅学的一种呢?不是每一个精神病患都是歇斯底里的,像这样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病患,也有他的可爱之处,而且他绝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在他的世界,没有烦恼、没有不快,他自己的世界应该是无欲无求的吧?他可以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快乐中,那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没有被他自己意识的隐性的“禅”呢?——无欲无求,自得其乐!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切入点,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事或物,在这个切入点下,你就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失明之所以可怕,之所以令人感觉慌乱、惶恐,那是因为人有视觉这个概念,一旦你连什么是看、什么是听的概念都不知道的时候,看就不为看,听也就不是听了,那么失去或不存在也就没什么可怕了!在他们看来,那样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正常可言,觉得可怕或不正常的,相反还是出自我们这些身为旁观者的正常人!
第三章 灵肉分离的人 (本体感受缺失症)
当第六感存在时,没有人会真正意识得到,因为它们都是一些太无意识的行为,没有人在用到它时,没有人会知道那是自己的第六感在帮自己完成那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动作。然而一旦这个第六感某一天突然从自己身上抽离出来,那就彷如天塌地陷一般,因为当这些基本的吃、喝、拉、撒都成问题的时候,他又如何感受全世界?所以弗洛伊德才说:躯体的自我意识是自我存在最重要的基础。
第一次知道原来身体也会“失明”,一旦失明,就像一个摆放凌乱的房间,没有一样东西放在该放的地方,就像乾坤大挪移一般,所有的东西都是那样的杂乱无章,而最最可怕的是这种人已经无我了!他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甚至每一个细胞似乎都与之是脱离的,但问题是这种人又没患上失忆症,他的这些病症他都非常的清楚明了,这样的一种折磨才该是最最痛苦的吧——知道自己的病症,却又无力改变,还无法逃避,因为他的看似简单的每一个动作,他都要靠自己的眼睛去监视,才能得以艰难的完成,而且还无法取得他人的理解,因为在他人眼里,他们的外表跟一个正常人没什么两样,那就更谈不上残障和给予特殊的照顾了,就像克里斯蒂娜自己说的“自己就是一个被挖去脊髓的女孩”,原来一个人丧失了第六感是这么的可怕!
第四章 拼命把自己摔下床的人 (完全丧失半身肢体知觉症)
这该是种多么奇怪的感觉呢?
自己身上的东西(确切的说,是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居然被自己如此的嫌恶,弃之唯恐不及!是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呢?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里萨克斯医生没有讲明,当然也就无从得知了!
第五章 六十岁才开始使用的双手 (发展性失认症)
所以,过度的保护,其实就是一种最本质的危害,它会让人失去原本该学会、原本该拥有的本能,久而久之,这种本能就会从自己原本该有的意识中悄然退去,甚至连自己都不再羡慕,更不再争取,而是任由这样一个毫无本能的自己依靠别人而活!这是不是就是一种原本不该存在的“认命”呢?
然而,当一个人的本能回来的时候,他就会想着将自己的本能衍生开来,自然而然的,潜能也就慢慢浮出水面了!
多么神奇啊!60年不曾使用过双手的人,不到一年时间,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双手,甚至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盲人雕塑家!试想一下,如果60年前,早在她出生之初,她的家人就去训练她的这种本能她如今的成就又何止于此!!!
第六章 神秘的幻影 (影像失控症)
原来装了假肢的人,没有一个是通过学习,就可以正常走路了的。让他能正常走路,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须先让截肢的人有一个肢体的幻影。
第七章 倾斜二十度走路的老人 (帕金森症)
多么可爱的93岁的老人呀,当他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时,不但没有回避,也没有那种年老的人特有的顽固,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竭尽所能、想方设法的去改善自己病症所造成的毛病,甚至还发明了改善自己病症的带有微型水准仪的古怪可爱眼镜!
第八章 她的左边不见了 (半边忽略症)
这是一位多么乐观的老太太,没有因为自己严重的病症而颓废、沮丧、自怨自艾,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用自己还能感受到的右半边,努力适应自己的病症,努力用自己的右半边完成原本该左半边做的事情,尽管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她却已经将自己的右半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一种100%的努力,谁又还能忍心责怪她、质疑她呢?
第九章 听不懂你说什么,但知道你在撒谎 (失语症 失语韵症)
上帝为他关上了一道门,就会为他打开一扇窗!
失语症患者被无情的关上了语言这道门,却又被打开了语气、肢体语言这扇窗,通过这扇窗,他们一样可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甚至掌握世界,改变世界!
这篇文章最后的“艾米丽”的部分,自己看得还不是太懂,不过应该是说如果一个人说话去掉了感情色彩——喜、怒、哀、乐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之后,单单只从语言方面出发,其说话的真诚度和真实度,那就没有任何面具可以遮掩了!真或假就会一览无余了!
激情过分燃烧
导言
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幻想和冲动,只是看是否能控制得住,那种控制不住而且过度的冲动就会是一种病态!
第十章 百老汇的抽搐之王 (抽搐症、图雷特症)看看这些被疑难杂症困扰的病患,饱受疾病折磨,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还有可能被视为异类,他们没有选择逃避,相反他们积极面对,了解他们的病情,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再配合自己的家人、医生一起努力,进行各种治疗、研究的尝试努力使自己的病情朝好的方面发展,看着他们的这份积极、主动,正常人的我们都不见得能够做到,比起他们的身体、心理双重折磨,我们面对自己的问题,有什么资格去回避、退缩、颓丧、甚至一蹶不振!
爵士乐让抽搐症患者的每一个在平时显得怪异、不合时宜的动作都变得名正言顺,甚至被视为“美妙狂热”!正常的人啊,为什么非要在既定的场合,才肯认同他们的病态,甚至还粉丝般的追逐效仿,如果在平时可以给他们一些理解与关心,而不是视作异类,相信他们会更加的感恩戴德!
有所得必有所失!虽然抽搐症患者籍于药物,让自己的病情有所缓解,然而那种疯狂的病态、那种肆无忌惮的发泄、还有那种病态之后才会可能出现的奇快无比的动作,在某种场合却是可以实现自己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从而也就衍生出一种特有的优越与自信,而得到药物控制后的患者,行动恢复正常后而凸显的迟缓,还有那种正常人必有的心绪控制与收敛,又会让他们觉得不适应,从而更加觉得生活枯燥乏味!所以小雷选择周一到周五上班期间服药,从而处事冷静、深思熟虑;而周末禁药,确保精力旺盛、灵感不断,由此他超越了疾病,让他的病症适时的充实了自己的生活!
第十一章 唤醒沉睡的爱欲 (神经性梅毒)
其实,很多时候,正常人的正常生活确实很乏味,你会被那些有形的、无形的观念,以及林林总总的该做的、不该做的、该说的、不该说的很多很多的规则、念头所控制、束缚,也因此身上就像蜗牛一样,永远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儿随时告诫自己什么事儿可为,什么事儿不可为。
所以,作为一个正常人,只要在不违背原则和道义的前提下,偶尔让自己的大脑活跃一下、兴奋一下,天马行空一般的驰骋一下,也不失为一种释放、一种减压的好方式,不要被那些可以放下的事情所困扰,因此,偶尔,也要不太难为自己的放纵一下,这会让你后面的生活、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与专注只要是在“度”的前提下,偶尔真空状态一下,又未为不可呢?
第十二章 永远在说故事的人 (科萨科夫精神病)
一个精神病人的讲述,可以让正常人倾听后,感觉到只有羡慕,而不觉得其是精神病院一份子,这是一个正常人都无法演绎得天衣无缝的角色扮演。而汤普森就是靠着这种不断转换的角色演绎,让自己已经没有了记忆的人生继续下去,虽然这样的一种继续,根本就是毫无意义,而他本人也依旧不会记得他的演绎,但他也只有这样才能度过他已经空壳儿一般的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个故事,一个有关内心和灵魂的故事,故事的发展、我们的感受交织成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每个人都在构建,都在活出一个故事来,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自己。”然而能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的人又有几个呢?
虽然是自己的人生,但如果但如果真的要做一个搜集汇总,绝对是一个工作量极大的事情,而大凡许多人的惰性使得许多人的许多精彩的故事也就随着他们生命的消逝而戛然而止。
确实,如果这些失忆者把自己杜撰的故事汇总成册,俨然就是一部迷幻离奇、引人入胜的小说。这些失忆者似乎天生就是作家一样,不用挖空心思,也不靠灵感,随时随地就有最跌宕起伏的故事,但遗憾的是作为原创者的他们却并不知道,更遗憾的是,他们身边的人不曾为他们自编自演的故事做个记录,就这样任一个个原本可以流传下来的故事流失殆尽!
其实“夸父追日”也不过如此,一刻不停的追逐着那永远无法到达的目的地,直至干涸致死,或者这就是那种“绝望的疯狂”的挣扎吧!
当一个人内在的精髓慢慢腐蚀,逐渐剥离自身,从身体内在渐渐抽离出来,就会“失魂落魄”!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要用一份虚构的外在用来装裱已经空虚的自己,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无意识防御吧?在人前的一种错乱,一种不知置身何处的防御。但当他们一个人独处时,这一切的一切,伪装也好,防御也罢,都不再存在,一切又都归于平静,他们又再次安详,以一份宁静的心情来重拾那份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隐隐的自我,尽管这一切他们未必意识得到!
第十三章 整个世界与她无关 (说笑症)“是勇敢的作秀,还是掩盖什么难以忍受的感觉”?她的脸上倒没显示出什么深邃的表情。她的世界不再有感情,不再有意义。没有东西再让她感到‘真实’(或‘虚无’)。”
第十四章 两分钟内,五十个人“附体” (恶性图雷特症)与其说是模仿,不如说是镜像,她用一种自己特有的模仿将他人的一种内在那样清晰无误的展示得淋漓尽致,以至于被模仿的人愕然、震惊、不知所措,就好像自己最隐私的缺陷在一瞬间暴露无遗!
“虽然这些患者官能型的怪癖并非出自自愿但图雷特症患者对自己的异常行为却是非常清楚,这是一种爆发出的过度活力——他们既是活力的创造者,也是活力的受害者。”所以由此看来,人真的是很脆弱的,真正支撑人的意志的,其实就是一根弦,扯得太紧就会绷断,而且很难连接!就想抽了筋的龙太子,成为一滩软泥!
“而正常人拥有自己的认知,不仅仅是一连串的感觉,还是自属的、恒久存在的自我的完整融合。” (未完待续)
——读《错把妻子当帽子》有感
感谢那部台湾偶像剧《加油,美乐》,是它让自己有缘认识了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深深爱上了这位奥利弗·萨克斯医生,他不同于一般的作家,更不同于一般的医生,自己从不喜欢看短篇小说,但这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那样的经典、那样的意味深长、意犹未尽,拿起他的书,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爱不释卷”!
奥利弗·萨克斯的书,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寻常世界中的寻常人,带入一个你绝不可能涉足的真实存在的专业性的未知领域……
《错把妻子当帽子》
(在未看这本小说之前,以下为每个小故事设定的小题目,乍看起来,都是那样的匪夷所思,然而当你真正深入到每一个故事中的时候,你是不是就是那样的心甘情愿的陷入到一种深深的沉思之中,久久不能自拔……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沉思,这种沉思,有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有对作者的,也有影射自身的,还有许多许多不可名状的……)
失去左脑会怎样
导言
“失去说话能力、失去语言识别能力、失去记忆能力、失去活动能力、失去自我认识能力、以及各种各样的功能丧失,这所有的功能障碍都有对应的专有名词:失音症、失语症、失读症、失用症、失认症、失忆症、失调症”
第一章 错把妻子当帽子 (失认症)
上帝造人,也许在某一部分有缺失的时候,就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也就是在另外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突出、优秀。
其实皮博士在音乐或美术方面有那样高深的造诣(虽然他美术的突出是因为他的病入膏肓而形成)然而无可厚非的是,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并且在不对其他人造成任何影响的前提下,开心快乐的活着。
也许他也会知道自己失去了某种能力,但他并未因此沮丧、沉沦、自卑,而是带着他那份特有的难能可贵的自信活着,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被他视为帽子的正常人妻子,从未觉得自己的丈夫有任何的特殊,不仅如此,她还以他为荣,所以他的世界之所以可以快乐,那是因为他的世界并不孤独,他的妻子早已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使得他可以在一个绝对正常、也绝对自由的空间我行我素,自得其乐!
第二章 永远十九岁的水手 (失忆症)
“想明了记忆在我们此生中有何等地位,那么请让你的记忆流失看着它把一辈子化为乌有”,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实验,然而却有那么一些人真真正正的把自己的记忆流失了……“不知道自己刚刚做过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对过去的记忆相当清楚却对现在毫无印象;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这些是不是也可以说是禅学的一种呢?不是每一个精神病患都是歇斯底里的,像这样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病患,也有他的可爱之处,而且他绝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在他的世界,没有烦恼、没有不快,他自己的世界应该是无欲无求的吧?他可以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快乐中,那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没有被他自己意识的隐性的“禅”呢?——无欲无求,自得其乐!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切入点,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事或物,在这个切入点下,你就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失明之所以可怕,之所以令人感觉慌乱、惶恐,那是因为人有视觉这个概念,一旦你连什么是看、什么是听的概念都不知道的时候,看就不为看,听也就不是听了,那么失去或不存在也就没什么可怕了!在他们看来,那样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正常可言,觉得可怕或不正常的,相反还是出自我们这些身为旁观者的正常人!
第三章 灵肉分离的人 (本体感受缺失症)
当第六感存在时,没有人会真正意识得到,因为它们都是一些太无意识的行为,没有人在用到它时,没有人会知道那是自己的第六感在帮自己完成那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动作。然而一旦这个第六感某一天突然从自己身上抽离出来,那就彷如天塌地陷一般,因为当这些基本的吃、喝、拉、撒都成问题的时候,他又如何感受全世界?所以弗洛伊德才说:躯体的自我意识是自我存在最重要的基础。
第一次知道原来身体也会“失明”,一旦失明,就像一个摆放凌乱的房间,没有一样东西放在该放的地方,就像乾坤大挪移一般,所有的东西都是那样的杂乱无章,而最最可怕的是这种人已经无我了!他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甚至每一个细胞似乎都与之是脱离的,但问题是这种人又没患上失忆症,他的这些病症他都非常的清楚明了,这样的一种折磨才该是最最痛苦的吧——知道自己的病症,却又无力改变,还无法逃避,因为他的看似简单的每一个动作,他都要靠自己的眼睛去监视,才能得以艰难的完成,而且还无法取得他人的理解,因为在他人眼里,他们的外表跟一个正常人没什么两样,那就更谈不上残障和给予特殊的照顾了,就像克里斯蒂娜自己说的“自己就是一个被挖去脊髓的女孩”,原来一个人丧失了第六感是这么的可怕!
第四章 拼命把自己摔下床的人 (完全丧失半身肢体知觉症)
这该是种多么奇怪的感觉呢?
自己身上的东西(确切的说,是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居然被自己如此的嫌恶,弃之唯恐不及!是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呢?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里萨克斯医生没有讲明,当然也就无从得知了!
第五章 六十岁才开始使用的双手 (发展性失认症)
所以,过度的保护,其实就是一种最本质的危害,它会让人失去原本该学会、原本该拥有的本能,久而久之,这种本能就会从自己原本该有的意识中悄然退去,甚至连自己都不再羡慕,更不再争取,而是任由这样一个毫无本能的自己依靠别人而活!这是不是就是一种原本不该存在的“认命”呢?
然而,当一个人的本能回来的时候,他就会想着将自己的本能衍生开来,自然而然的,潜能也就慢慢浮出水面了!
多么神奇啊!60年不曾使用过双手的人,不到一年时间,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双手,甚至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盲人雕塑家!试想一下,如果60年前,早在她出生之初,她的家人就去训练她的这种本能她如今的成就又何止于此!!!
第六章 神秘的幻影 (影像失控症)
原来装了假肢的人,没有一个是通过学习,就可以正常走路了的。让他能正常走路,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须先让截肢的人有一个肢体的幻影。
第七章 倾斜二十度走路的老人 (帕金森症)
多么可爱的93岁的老人呀,当他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时,不但没有回避,也没有那种年老的人特有的顽固,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竭尽所能、想方设法的去改善自己病症所造成的毛病,甚至还发明了改善自己病症的带有微型水准仪的古怪可爱眼镜!
第八章 她的左边不见了 (半边忽略症)
这是一位多么乐观的老太太,没有因为自己严重的病症而颓废、沮丧、自怨自艾,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用自己还能感受到的右半边,努力适应自己的病症,努力用自己的右半边完成原本该左半边做的事情,尽管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她却已经将自己的右半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一种100%的努力,谁又还能忍心责怪她、质疑她呢?
第九章 听不懂你说什么,但知道你在撒谎 (失语症 失语韵症)
上帝为他关上了一道门,就会为他打开一扇窗!
失语症患者被无情的关上了语言这道门,却又被打开了语气、肢体语言这扇窗,通过这扇窗,他们一样可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甚至掌握世界,改变世界!
这篇文章最后的“艾米丽”的部分,自己看得还不是太懂,不过应该是说如果一个人说话去掉了感情色彩——喜、怒、哀、乐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之后,单单只从语言方面出发,其说话的真诚度和真实度,那就没有任何面具可以遮掩了!真或假就会一览无余了!
激情过分燃烧
导言
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幻想和冲动,只是看是否能控制得住,那种控制不住而且过度的冲动就会是一种病态!
第十章 百老汇的抽搐之王 (抽搐症、图雷特症)看看这些被疑难杂症困扰的病患,饱受疾病折磨,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还有可能被视为异类,他们没有选择逃避,相反他们积极面对,了解他们的病情,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再配合自己的家人、医生一起努力,进行各种治疗、研究的尝试努力使自己的病情朝好的方面发展,看着他们的这份积极、主动,正常人的我们都不见得能够做到,比起他们的身体、心理双重折磨,我们面对自己的问题,有什么资格去回避、退缩、颓丧、甚至一蹶不振!
爵士乐让抽搐症患者的每一个在平时显得怪异、不合时宜的动作都变得名正言顺,甚至被视为“美妙狂热”!正常的人啊,为什么非要在既定的场合,才肯认同他们的病态,甚至还粉丝般的追逐效仿,如果在平时可以给他们一些理解与关心,而不是视作异类,相信他们会更加的感恩戴德!
有所得必有所失!虽然抽搐症患者籍于药物,让自己的病情有所缓解,然而那种疯狂的病态、那种肆无忌惮的发泄、还有那种病态之后才会可能出现的奇快无比的动作,在某种场合却是可以实现自己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从而也就衍生出一种特有的优越与自信,而得到药物控制后的患者,行动恢复正常后而凸显的迟缓,还有那种正常人必有的心绪控制与收敛,又会让他们觉得不适应,从而更加觉得生活枯燥乏味!所以小雷选择周一到周五上班期间服药,从而处事冷静、深思熟虑;而周末禁药,确保精力旺盛、灵感不断,由此他超越了疾病,让他的病症适时的充实了自己的生活!
第十一章 唤醒沉睡的爱欲 (神经性梅毒)
其实,很多时候,正常人的正常生活确实很乏味,你会被那些有形的、无形的观念,以及林林总总的该做的、不该做的、该说的、不该说的很多很多的规则、念头所控制、束缚,也因此身上就像蜗牛一样,永远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儿随时告诫自己什么事儿可为,什么事儿不可为。
所以,作为一个正常人,只要在不违背原则和道义的前提下,偶尔让自己的大脑活跃一下、兴奋一下,天马行空一般的驰骋一下,也不失为一种释放、一种减压的好方式,不要被那些可以放下的事情所困扰,因此,偶尔,也要不太难为自己的放纵一下,这会让你后面的生活、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与专注只要是在“度”的前提下,偶尔真空状态一下,又未为不可呢?
第十二章 永远在说故事的人 (科萨科夫精神病)
一个精神病人的讲述,可以让正常人倾听后,感觉到只有羡慕,而不觉得其是精神病院一份子,这是一个正常人都无法演绎得天衣无缝的角色扮演。而汤普森就是靠着这种不断转换的角色演绎,让自己已经没有了记忆的人生继续下去,虽然这样的一种继续,根本就是毫无意义,而他本人也依旧不会记得他的演绎,但他也只有这样才能度过他已经空壳儿一般的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个故事,一个有关内心和灵魂的故事,故事的发展、我们的感受交织成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每个人都在构建,都在活出一个故事来,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自己。”然而能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的人又有几个呢?
虽然是自己的人生,但如果但如果真的要做一个搜集汇总,绝对是一个工作量极大的事情,而大凡许多人的惰性使得许多人的许多精彩的故事也就随着他们生命的消逝而戛然而止。
确实,如果这些失忆者把自己杜撰的故事汇总成册,俨然就是一部迷幻离奇、引人入胜的小说。这些失忆者似乎天生就是作家一样,不用挖空心思,也不靠灵感,随时随地就有最跌宕起伏的故事,但遗憾的是作为原创者的他们却并不知道,更遗憾的是,他们身边的人不曾为他们自编自演的故事做个记录,就这样任一个个原本可以流传下来的故事流失殆尽!
其实“夸父追日”也不过如此,一刻不停的追逐着那永远无法到达的目的地,直至干涸致死,或者这就是那种“绝望的疯狂”的挣扎吧!
当一个人内在的精髓慢慢腐蚀,逐渐剥离自身,从身体内在渐渐抽离出来,就会“失魂落魄”!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要用一份虚构的外在用来装裱已经空虚的自己,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无意识防御吧?在人前的一种错乱,一种不知置身何处的防御。但当他们一个人独处时,这一切的一切,伪装也好,防御也罢,都不再存在,一切又都归于平静,他们又再次安详,以一份宁静的心情来重拾那份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隐隐的自我,尽管这一切他们未必意识得到!
第十三章 整个世界与她无关 (说笑症)“是勇敢的作秀,还是掩盖什么难以忍受的感觉”?她的脸上倒没显示出什么深邃的表情。她的世界不再有感情,不再有意义。没有东西再让她感到‘真实’(或‘虚无’)。”
第十四章 两分钟内,五十个人“附体” (恶性图雷特症)与其说是模仿,不如说是镜像,她用一种自己特有的模仿将他人的一种内在那样清晰无误的展示得淋漓尽致,以至于被模仿的人愕然、震惊、不知所措,就好像自己最隐私的缺陷在一瞬间暴露无遗!
“虽然这些患者官能型的怪癖并非出自自愿但图雷特症患者对自己的异常行为却是非常清楚,这是一种爆发出的过度活力——他们既是活力的创造者,也是活力的受害者。”所以由此看来,人真的是很脆弱的,真正支撑人的意志的,其实就是一根弦,扯得太紧就会绷断,而且很难连接!就想抽了筋的龙太子,成为一滩软泥!
“而正常人拥有自己的认知,不仅仅是一连串的感觉,还是自属的、恒久存在的自我的完整融合。” (未完待续)
2011年7月11日
已确认购买
是先看的《睡人》,感觉这本书在内容上略显逊色,而且其中的故事在《睡人》中有重复的。
其实一开始是出于好奇而去买的,错把妻子当帽子的人究竟遭受了什么?失去左边的女人要如何生活?带着对这些疑问读了这本书,总体来说,个人感觉第一章:失去左脑会怎样,是最出色的,记录了很多生活中没见过的也无法想象的病例,原来失去感觉这种事真的存在,让人看了之后大呼震撼。
可惜后面几章有点略显失色,我猜最后一章里的:脑袋里装了两千出歌剧的人,和萨克斯医生的另一部作品也重复了,因此看完这个我有点犹豫是否要像预先那样把萨克斯医生的作品买齐。
书里的描写很真实详细,感觉萨克斯医生不仅仅从医生的角度记录病患生活,也加入了自身的情感描写,使本书读起来更加温馨和吸引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实一开始是出于好奇而去买的,错把妻子当帽子的人究竟遭受了什么?失去左边的女人要如何生活?带着对这些疑问读了这本书,总体来说,个人感觉第一章:失去左脑会怎样,是最出色的,记录了很多生活中没见过的也无法想象的病例,原来失去感觉这种事真的存在,让人看了之后大呼震撼。
可惜后面几章有点略显失色,我猜最后一章里的:脑袋里装了两千出歌剧的人,和萨克斯医生的另一部作品也重复了,因此看完这个我有点犹豫是否要像预先那样把萨克斯医生的作品买齐。
书里的描写很真实详细,感觉萨克斯医生不仅仅从医生的角度记录病患生活,也加入了自身的情感描写,使本书读起来更加温馨和吸引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2014年2月20日
已确认购买
完全颠覆了旧有的思想。对精神病患者重新认识。也对很多事物产生不一样的看法。非常有趣的一本书。